偶然憩南野,高荫欣古木。
室中晤言稀,树下坐忘独。
枉棹来故人,逗啸看新竹。
深林长闭门,丰草高于屋。
何物款素心,愿言宵炳烛。

【注释】

①南庵:寺院名。南野:指南方的田野,这里借指隐居之地。

②欣:高兴。

③室中晤言稀:在屋里谈话很少。

④树下坐忘独:坐在树下,忘了自己一个人。

⑤枉棹(zǎo): 枉驾,屈尊光临。

⑥逗啸:引颈长啸。

⑦竹:指新竹。

⑧素心:纯洁的心。

⑨宵炳烛:晚上燃着蜡烛。

【赏析】

夏日里,诗人偶然来到这幽静的南庵小居,看到古树参天,荫凉如盖,于是坐下来与诸子畅谈,感到十分愉快。但因主人不在,只好在屋下坐着,任凭风吹草动。正当他陶醉在大自然的美好境界里时,突然听到有人敲门,原来是故人来访,他急忙出来迎接。这时,园丁又来报告,竹林中的新枝已经长出了嫩叶,他不禁想到自己久未与朋友交往,心中有些寂寞。因此,他希望能像点起蜡烛一样,用灯光把友情照耀开来。

此诗写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当时,社会安定,政治比较清明。诗人在南郊祭祀之后,到南郊别墅游览,偶遇诸子,便和他们一起在南野的南庵中闲居。作者和诸子畅谈,觉得非常愉快。但他因主人不在家,只好在屋下坐着,任凭风吹草动,十分惬意;当听到有客来访时,又急忙出来迎接;等到新笋出土,又想到自己的孤独,希望用灯火照明友情。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景交融,含蓄蕴藉。

“夏日南庵诸子见过”是第一句。开头两句交代了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偶然憩南野”,说明诗人来到南野,不是有意的,而是偶然的。“高荫欣古木”,说明南野的环境多么幽静优美,令人喜爱。接着,诗人在南野小居中与诸子闲谈,感到非常愉快:“室中晤言稀”。

“树下坐忘独”,说明他们谈得非常投机,忘记了时间的推移。“枉棹来故人”,说明这次相逢不是偶然的,而是故人的屈尊来访。“逗啸看新竹”。逗啸即引颈长啸,是古代文人雅士的一种娱乐方式。他们一边引颈长啸,一边观赏竹子生长的情况:“逗啸看新竹”。

“深林长闭门”,说明诗人在南野小居中过着清静的生活。“丰草高于屋”,说明房屋很高,周围都是青翠的草地:“丰草高于屋”。最后两句,诗人由对故人的思念,联想到自己久未与朋友交往的孤独之情;由对竹林新生嫩叶的欣赏,想到希望用灯光把美好的友情照亮起来:“何物款素心,愿言宵炳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