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鼓殷殷,箫管以喑。
谁谓倡乐,不如南音。

在这首诗中,“画鼓殷殷,箫管以喑。”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场景:宫廷中的乐队已经演奏完毕,画鼓的声音渐渐远去,而那些原本应响彻云霄的箫管声也随着乐声的消逝而变得沉默。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华丽却缺乏深度的音乐表现形式的不满和批评。它暗示了真正的艺术应该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和价值,不仅仅是表面的装饰和繁华。

“谁谓倡乐,不如南音。”这句诗则是诗人陈恭尹对当时音乐现象的一种反思与批判。这里的“倡乐”指的是明艳动人的娱乐表演,而“南音”则可能是指南方地区的传统音乐。陈恭尹在这里用对比的方式表达出他对南音深沉、内敛之美的推崇,并质疑当时的倡乐是否真正达到了艺术的高度。

这首诗通过对画面与声音的描写,展现了一种对于艺术本质的深刻思考。它不仅仅是对某种音乐形式的批判,更是对整个文化现象的反思。通过这样的艺术手法,陈恭尹成功地将个人的情感和审美观念传递给了读者,让读者能够从中获得启示和反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