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畹春回九节长,骚人相对即三湘。
应怜泽畔行吟者,何似茶烟对竹床。

【注释】

过:拜访。三莫上人:指唐代著名僧人惠能的弟子法达,号三莫,后住南岳衡山之麓。夏兰:即夏兰若,为法达所建寺名。九畹:古田名,在今湖南沅陵西。九节长:《尚书》称舜有九德,“九节”是其中之一,这里泛指贤德之人。骚人:诗人。湘水:发源于广西全州,流经湖南省,至衡阳市注入湘江。泽畔:湖边。行吟者:即屈原,战国末期楚国诗人。茶烟:用茶叶煎汤,熏蒸室内,取其清香之气,以避蚊虫。竹床:用竹子做的床。

【赏析】

此诗写访友不遇,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怀念之情。

首句“九畹春回九节长”,是说春光明媚,大地回春,而九节长青的松柏也绿荫如盖。“九节”即九茎,形容松树高耸、枝叶苍翠繁茂。

第二句“骚人相对即三湘”,是说文人雅士相聚,就在三湘地区,也就是湖南一带。这一句既点出了“九节”的地理环境,又暗含诗人自己与友人相聚之意。“即三湘”,说明友人不在此处,而是远在三湘(今湖南)。“三湘”,古代以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为三湘。

第三句“应怜泽畔行吟者”,“泽畔行吟者”,是屈原自称。屈原在楚怀王被秦昭王扣留期间,曾游于沅、湘之间,“行吟泽畔”。他“忧愁幽思而作《离骚》”,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泽畔”,就是汨罗江边。这句的意思是说屈原当年曾在汨罗江边“行吟泽畔”。

第四句“何似茶烟对竹床”,意思是说,不如像屈原一样,在清闲中品茗读书,对竹床而卧,远离尘嚣,寄情山水。

这首诗通过写屈原的行吟生活和诗人自己的清贫生活,表达了对屈原的崇敬与怀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