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飞木叶,水涸有饥鹭。
不是偃树枝,危桥那得渡。
【注释】1.潭头:地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2.飞木叶:指深秋落叶飘散。
3.饥鹭(lù):饿了的鹭鸶。
4.偃(yǎn)枝:倒下的树枝。
5.危桥:危险而低矮的小桥。
【赏析】这首诗写于天寒之时。首句“潭头渡”,点出诗题,说明作者要去潭头渡口过河,而此时正是深秋季节,树叶凋落的季节。第二句“水涸有饥鹭”,写出诗人来到潭头渡口,看到河水干涸,饥饿的鹭鸶正在那里饮水。这里用“水涸”来衬托“枯槁”,以“饥鹭”来衬托“枯槁”之深、之甚、之久、之难。第三句“不是偃树枝”,是说如果树都倒伏了,那还怎么渡水?这是对前面“枯槁”现象的进一步解释和发挥,也暗示着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最后一句“危桥那得渡”,是说如果没有这样的危桥,那还有谁能过河呢?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结,也是全诗的主题所在,它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枯槁现象的担忧和不安,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民生疾苦的关注。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既描绘了自然景色,又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