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地霜天冷月光,石坛松柏静苍苍。
慈云大海回龙女,花雨微风下雁王。
欲借贝多誊小品,可分智果代资粮。
因知即色真无相,象教何烦十藏扬。

金栗子寺四首次伯父韵 其二金地霜天冷月光,石坛松柏静苍苍。

慈云大海回龙女,花雨微风下雁王。

欲借贝多誊小品,可分智果代资粮。

因知即色真无相,象教何烦十藏扬。

注释:

  • 金地霜天冷月光:金地,指的是金地寺,一个与佛教有关的地方;霜天,指寒冷的秋天;月光,指月光下的景物或情感。
  • 石坛松柏静苍苍:石坛,指的是寺庙前的石台;松柏,常绿植物,此处用来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静苍苍,指安静、肃穆的氛围。
  • 慈云大海回龙女:慈云,指慈悲的云雾;大海,指无边无际的天空;回龙女,指神话中的龙女,通常象征着神秘、美丽和高贵。
  • 花雨微风下雁王:花雨,指花瓣飘落如雨;微风,轻柔的风;雁王,指大雁之王,常用来比喻高洁、尊贵的人或事物。
  • 欲借贝多誊小品:贝多,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人物或作品;誊小品,意为抄写小品文,这里可能指的是学习、研究或创作的过程;因知即色真无相,象教何烦十藏扬:因知,意为明白、领悟;即色,指世间万物的真实面貌;真无相,意为真正的没有形象;象教,可能是对佛教教义的一种称呼;十藏扬,意为用十种方式去宣扬、传播佛教教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展现了佛教教义中的某些观点。诗中以金地寺为背景,通过对石坛、松柏等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领悟。同时,通过对慈云、大海、龙女、花雨等元素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向往。最后一句“因知即色真无相”,则是作者对佛教教义的总结和评价,认为只有明白了世间万物的真实面貌,才能真正理解佛教教义的本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