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坛星月路潭潭,谪籍初分下草庵。
隺氅临风时聚散,流铃坠露夜䰐鬖。
七贤照座谁虚席,九老催花有剩簪。
端让金荃才思捷,八叉折作韵筹探。

【注释】

瑶:美玉。潭潭:水深的样子。隺氅:指风神。流铃:指风声。䰐鬖:指雨声。七贤:汉末魏晋间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文人。九老:唐玄宗时,年老的皇帝召请李白、杜甫等十九人入朝作赋。金荃:指笔。八叉:指诗才。折:折断。韵筹:指韵书。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借咏物寄情,抒发自己的感慨和愿望。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用对偶的形式,一气呵成,结构谨严,语言工整,音节和谐。

首联“瑶坛星月路潭潭,谪籍初分下草庵。”诗人以神话传说的瑶台仙境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超脱尘世的高洁志趣。

颔联“隺氅临风时聚散,流铃坠露夜䰐鬖。”“隺氅”是风神,即风神的披风;“流铃”是指风的声响;“䰐鬖”是雨声。诗人用“风神”“流铃”“䰐鬖”这些自然景物来比喻自己高洁的人格和不随波逐流的品质。

颈联“七贤照座谁虚席,九老催花有剩簪。”“七贤”指的是汉末魏晋间的“竹林七贤”,他们都是才华横溢的文人。“九老”则是指唐玄宗时,九十岁的老臣们被召去为皇帝写诗文,称为“九老图”。诗人用这两个典故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抱负。

尾联“端让金荃才思捷,八叉折作韵筹探。”“端让”是谦辞,表示推让;“金荃”是笔名,这里指代诗人自己;“八叉”是指诗才横溢;“折”意为折断,这里指将诗才折成韵书。诗人通过这一联表达了自己的谦虚和谦逊的态度,同时也展示了自己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