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岁儿童,岂有登科之志?
三年经历,料无报国之心。

注释:

巧对廖经历:巧妙应对廖经历(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同僚)。

八岁儿童,岂有登科之志:八岁的孩子,怎么可能有考取功名的志向呢?

三年经历:三年的经历。

料无报国之心:估计没有报效国家的心意。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年少时期立志和遭遇的感慨。”八岁儿童,岂有登科之志”这句话揭示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在一个八岁的孩子眼中,考取功名并不是一件值得追求的事情。他可能认为,在这个年纪就应该好好学习,积累知识,而不是想着去考取功名。

“三年经历,料无报国之心”这句话则是在表达作者对自己过去三年经历的看法。他认为,经过这三年的经历,他并没有培养出为国家效力的决心。这可能是因为他觉得,自己还没有准备好,或者他觉得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并不足够。

整首诗通过这两个句子,描绘了一个八岁儿童和三年经历者的对比,表达了他们对于功名的不同看法和感受。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作者对自己年少时期的反思和思考,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和梦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