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去经衰柳,今归见早梅。
缁尘飞不尽,白日黯难开。
短剑馀孤愤,长歌动七哀。
年年蓟门道,空老洛阳才。
良乡道中
【注释】
昔:过去。经:经过。衰柳:枯败的杨柳。今:现在。归:归来。早梅:早开的梅花。缁尘飞不尽,白日黯难开:黑色的尘土飞扬不散,白色的太阳暗淡难以开启。缁尘:黑色的尘土,这里指战乱的尘埃。白日:太阳,这里借指国运。黯:昏暗,这里指国运的衰落。难开:难以打开,指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孤愤:个人的不满和愤恨。长歌:即长歌行,一种长篇叙事诗体。动七哀:《汉书·礼乐志》载《七哀诗》,是汉宣帝哀悼其母后的故事。此处用典,以古喻今,表达自己对时局的担忧。七哀:指《七哀诗》。年年蓟门道,空老洛阳才:每年都在通往蓟门的路上奔波,白白地老了,只有洛阳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蓟门、洛阳:都是地名,蓟门为边塞要冲,洛阳则是当时的政治中心。
赏析:
此诗首联写诗人离开长安赴东都洛阳时途经故乡的情景。“昔去经衰柳”写昔日长安城郊衰败的柳树,而如今诗人重返故里,所见却已是满园早梅。这一对比,不仅表现了诗人对长安衰败景象的无限感慨,而且从眼前之景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苦闷。
颔联写诗人在途中所见的景象。他看到黑色的尘土仍然飞腾不息,明亮的阳光也难以驱散它;这正象征着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和令人压抑的国运。
颈联抒发诗人心中郁积已久的愤懑之情。“短剑余孤愤,长歌动七哀”一句,化用汉宣帝悼念已死母亲的《七哀诗》,借古讽今,以抒己怀。
尾联写诗人的感慨与无奈。他叹息着说:“每年春天都要经过这个通向蓟门的道路啊,白白地老去了,只有在洛阳才能一展自己的才华。”这里的“蓟门”、“洛阳”,既是地名,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象征,反映了他对现实的失望与无奈。
全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历史典故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关注和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同时也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