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舟昔向荆襄泊,怀古思乡望黄鹤。
转首于今二十年①,湖天极目成空廓。
当年神禹劳疏凿,云土梦乂犹相络②。
讵知后世溺仙禅,鹤楼高倚观音阁。
衡山翠映巫山峰③,江云碧湛湘妃宫④。
蛟龙雷雨中霄作,翼轸光芒下界通⑤。
楼影横波留夜月,笛声裂石来天风。
忧乐多情思范老,虚无何地寻回翁。
凤山拔自南畿彦⑥,道义交游天下半。
文武全才政教兼,不独毫端擅词翰。
銮坡紫闼昔追随⑦,悬瓠梁园曾再见⑧。
一从移节镇东藩⑨,光霁无由觐颜面⑩。
阳春寄我真绝奇⑾,欲和难追句徒练。
病中梦想绕湘潭,万里昭回仰霄汉⑿。

【注释】

①二十年:指从使舟泊于荆襄至今,共二十年。②神禹:大禹。疏凿:疏通水道,开凿沟渠。③衡山:指南岳衡山。④湘妃宫:在今湖南湘阴县北,为传说中的舜二妃娥皇、女英祠所。⑤翼轸(zhěn):星宿名,这里借指云雨。⑥凤山:指凤凰山。⑦銮坡:即銮坡亭,在南京秦淮河南岸,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谪居黄州时建的。⑧悬瓠梁园:在洛阳,是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的故宅。⑨东藩:指黄州,当时苏轼任黄州太守,所以称“东藩”。⑩光霁(jì):天晴。⑪阳春:指春天。⑫昭回:明亮回转。⑬霄汉:天空。⑭毫端:指毛笔尖。⑮宸(chén)章:帝王的诏书或文章。⑯南畿:指今天的南京一带。⑰道义交游天下:指苏轼与当时的许多名士有交往。⑱文武全才:指其文才兼备,武略亦高。⑲政教兼:指其治理政务和教化百姓的能力。⑳毫端擅词翰:意思是说他的书法也有很高的成就。㉑紫闼:皇宫中的门楼。紫闼殿:即紫宸殿,皇帝的正殿。㉒銮坡紫闼:比喻苏轼在朝廷中的地位很高。㉓一从移节镇东藩:从黄州调任到黄州做官。东藩:黄州,当时苏轼任太守。㉔光霁无由觐颜面:意思是说没有机会见到皇帝。㉕昭回仰霄汉:仰望天空,形容志向远大。㉖阳春寄我真绝奇:意思是说春天的景色非常美丽,但作者却感到十分寂寞,没有人可以倾诉自己的情怀。

【赏析】

这首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当时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诗中通过怀古思乡、登高望远、抒发壮志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人民命运的关注和忧虑之情。

开头两句“使舟昔向荆襄泊,怀古思乡望黄鹤”,写自己曾在荆襄一带停泊过,怀念故乡和历史。接着“转首于今二十年”,写自己已经离开故乡二十年了,感慨时光荏苒。然后“湖天极目成空廓”,写站在楼上放眼望去,视野变得开阔,但内心却感到空虚。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历史的思念与现实的距离感。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当时的环境与心境。“当年神禹劳疏凿,云土梦乂犹相络”,回忆古代大禹治理洪水、疏浚河道的情景,以及自己在梦中也与古代圣贤们相互联系的情境,表达了对古人智慧和精神的敬仰。而“讵知后世溺仙禅”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对后世迷信神仙之事的担忧和讽刺。

最后几句则是抒发了自己的豪情壮志和人生理想:“忧乐多情思范老,虚无何地寻回翁。”诗人感叹自己虽然历经坎坷,但仍怀有忧乐之情,思念着那些曾经与他志同道合的朋友,同时也在寻求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生活环境、心境感受和人生理想,表达了他对国家、民族和人民命运的关注和忧虑之情。同时,诗人也展现出了自己的豪情壮志和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