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阙登跻恍自疑,帝阍仿佛似能披。
穿林噫气通天籁,入峡飞縆控地维。
石坼仙人千劫影,苔封小篆数行碑。
依微疋练吴门色,遥映帘泉接汉垂。

【注释】绛阙:皇宫。登跻:登,登上;跻,进,上升。帝阍:帝王的宫门。仿佛:好像。穿林:指进入山林。噫(yī)气:山间云雾之气。通:沟通。飞縆(fēi niè):飞檐。控:控制。石坼:石头开裂。仙人:传说中的人物。千劫影:千年的影子。小篆:古代文字字体之一,刻在石碑上的文字。依微:微弱。疋练:白色绸缎。遥映:远处反射。

【赏析】

《前登岱》诗组共三首,这是第三首。此诗写登山途中所见景色,描绘了一幅瑰丽壮观的图景。全诗意境高远,语言精练,形象生动,色彩鲜明,是一首优秀的七言律诗。

前两句是写登临泰山的初感。“绛阙”,指皇帝的宫殿,这里泛指泰山。诗人一上山就感到像到了仙境一般,恍惚之中,怀疑自己是不是已经到了天宫。“帝阍”,即皇帝宫门,这里借指山中的云雾,似乎能透过它们看到天宫的门户。这两句诗写诗人登上泰山后,初时还不太相信自己已经来到了神仙居住的地方,而只觉得好像到了天上的宫门。“帝阍仿佛似能披”的意思是说,那云雾缭绕的山头,就像一座座高大的宫阙,云雾中隐约传来了阵阵钟声,好像是在向人们报告:“快到我们天庭来吧!”这样,诗人顿觉飘飘欲仙,好像已经来到了天宫。

第三句是写登山途中所见的山色和景色。“穿林”,指进入山林。“噫气”,形容山上云雾弥漫的景象。“通天籁”,意思是说云雾中发出的声音好像从四面八方传来,像是天宫奏出的乐曲。“入峡”,进入峡谷。“飞縆”,指飞檐。“控”,控制、约束的意思。“地维”,指大地的轮廓或形态。“縆”同“檐”。“飞縆控地维”,意思是说,飞檐高悬于悬崖峭壁之上,好像要控制着大地的形状一样。诗人把眼前的景色描写得十分逼真,好像他亲自置身于仙境之中,看到了飞檐凌空、云遮雾罩的壮丽景象,听到了天宫中奏出的音乐,感受到了大地被飞檐所控制的感觉。

第四句是写山中景色。“石坼”,指山石裂开。“仙人千劫影”,意思是说,山中隐藏着千年前仙人的遗迹。“千劫”,一千年。“影”,影子或形迹。“仙人千劫影”,意思是说山中隐藏着千年前仙人的遗迹,这些遗迹就像仙人的影子那样历久不衰。“苔封”,意思是说苔藓长满了石壁上的字迹。“小篆”,指刻有小篆文字的碑石。“数行碑”,意思是说有几块刻有小篆文字的碑石。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了这些古碑石的古老和沧桑。“依微”,指细微。“疋练”,古代的一种丝织品。“吴门色”,指苏州一带出产的丝绸的颜色。“遥映”,远映、映照。“帘泉”,是指挂在屋前的泉水。“接”,连接。“汉垂”,指汉朝的旌旗下垂下来的样子。“汉垂”,意思是说汉朝的旌旗垂在山脚下,与山峦相接。诗人把眼前的景色描写得十分绚丽多彩,既有千年前仙人的遗迹,又有石壁上刻有小篆文字的碑石,还有苏州一带出产的丝绸的颜色和悬挂在山脚下的大旗等,构成了一幅瑰丽壮观的图画。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是诗人对眼前景色的感慨。“依微”,指细微。“疋练吴门色”,意思是说远处的山峦与白色的丝绸相映成趣。“遥映”,远处映照,这里用来强调白绸与山峰的距离之远。诗人通过对这一自然景观的描写,表现了自己的豪情壮志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抱负和追求。

这首诗通过描绘登泰山途中所见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崇敬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