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符今古役风雷,共壑阴晴各互催。
乍见半山云气吐,忽惊下界雨声回。
碑笼紫藓摩空上,泉挟苍龙卷峡来。
入暝尽收寰内象,尚留斜日照高台。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的诗歌鉴赏。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需先明确题干要求,如本题“后登岱 其一”,然后结合诗句进行理解。具体到这首诗,首先要了解全诗的内容,这是赏析的基础;然后分析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内容,最后要进行综合评析,指出其艺术特色。考生作答时要注意不要超纲。本题中,注意“灵符”是道教用语,指神灵之符;“碑”,指石碑;“苍龙”,指山间的溪流;“高台”,指山顶上的亭台楼阁;“寰内象”即天下的景象。

【答案】

译文:

如今古往今来都役使着风雷,山谷壑涧阴晴互为催促。

乍见半山云气吐露,忽然之间雨声在耳边萦绕。

石碑上苔痕斑斑如同紫藓摩空而上,山间溪水挟带着苍龙卷峡而来。

傍晚时分尽收天下景象入眼底,夕阳斜照还留有一抹余晖照耀高台。

赏析:

首联两句写山势的雄伟。第一句“灵符”一词,用得贴切而形象生动。第二句写山壑之间,阴晴变化各具特色,互相催促,相映成趣。这一句中,“共壑阴晴”是并列关系,“各互催”则是递进关系,表现出了大自然的神奇与奥妙。

颔联两句写山间云雨的奇特。诗人以“乍见”“忽惊”作结语,既写出山间的云雨瞬息万变,又表现出作者对这种变幻莫测的自然现象的惊叹之情。“半山云气吐”与“下界雨声回”两句,分别描绘出山中的云雨形态与声音,形象而逼真,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奇山异景之中。

颈联两句写山中景物的秀美。“碑笼紫藓”一句,将山中古迹的沧桑感与自然美景融为一体,显示出作者对历史遗迹的敬畏之情。而“泉挟苍龙卷峡来”一句,则将泉水奔腾的气势与山峡的幽深之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

尾联两句写日落山巅的景象。“入暝”二字表明时间的推移,而“尽收寰内象”则表现出诗人胸怀壮志,目光远大,心旷神怡的精神状态。“尚留斜日照高台”一句更是点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留恋之情。

整首诗语言质朴,意象丰富,既有宏大的自然景观描绘,又有细腻的情感抒发。诗人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表达技巧,使得整首诗显得生动活泼,富有诗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