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室如兄弟,雁行在此立。
此峰独居前,东望常拱揖。
注释:少室山有三十六座山峰,其中朝岳峰最为著名。二室山就像两个兄弟一样相邻而立,它们像是在雁行排列中站立。这座朝岳峰独自位于前方,总是东望拱揖。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的一句。整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北固山下远眺的情景,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室如兄弟,雁行在此立。
此峰独居前,东望常拱揖。
注释:少室山有三十六座山峰,其中朝岳峰最为著名。二室山就像两个兄弟一样相邻而立,它们像是在雁行排列中站立。这座朝岳峰独自位于前方,总是东望拱揖。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的一句。整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北固山下远眺的情景,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太室二十四咏·其四·三鹤峰》是宋代楼异的作品,描绘了李八百在三鹤峰炼丹的壮丽景象。下面将根据文本逐句进行详细释义: 1. 诗句原文: 昔日李道士, 炼药峰之下。 若更来三鹤, 吾甘弃驷马。 2. 逐句释义: - 昔日李道士:指的是历史上的道教神仙李八百,他在此峰炼丹。 - 炼药峰之下:描述李道士所处的地理位置,即三鹤峰。 - 若更来三鹤:如果再来三只白鹤。 - 吾甘弃驷马:宁愿放弃四匹好马
【注】长扬赋:汉班固的辞赋。孝子诗:唐李峤的《孝子诗》。青衿:古时学生所服,借指读书人。《礼记》:士之子恒以学,及入大学,升歌彻琴,坐而肄业;大成冠、大带、朝同爵、皮弁、祭、射、御、书、数,无非君教也。 【赏析】 《赠张孝子绍祖》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前四句写诗人少年时代对孝道的尊崇和对孝子的推崇,后两句抒发诗人对亡友的怀念之情。此诗在内容上没有多少新意,但在艺术形式上却颇具匠心
浮丘峰 浮丘隐逸,云白山青 1. 诗歌背景 - 明代诗人傅梅所作 - 《太室二十四峰诗》系列 - 浮丘峰在诗中位置及其象征意义 2. 诗意解析 - “浮丘栖隐地”:浮丘峰作为隐逸之地 - “云白与山青”:描绘自然景色之美 - “自从仙举后”:反映古人对修仙向往 3. 文化寓意 - 浮丘公传说 - 浮丘峰命名由来及其象征 - 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故事 4. 赏析 - 诗歌语言特色和表达方式 -
诗句原文: 峰上无所有,人传一镜悬。若云天上月,何得夜长圆。 注释与赏析: - 注释: 1. 无所有:表示玉镜峰上没有实质性的东西。 2. 人传一镜悬:人们传说在玉镜峰上有一面像镜子一样悬挂的玉镜。 3. 若云天上月:如同天上明亮的月亮。 4. 何得夜长圆:为何夜晚能长时间保持完整、圆满? -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想象,表达了作者对玉镜峰美景的赞美
这首诗描绘了太室山中黄盖峰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首句“一峰出木末”,描绘了黄盖峰巍峨挺拔的姿态。山峰如同一位威武的将军,矗立在群山之巅,傲视群雄。 颔联“端整更无奇”,进一步展现了黄盖峰的雄伟壮观。它不仅高大挺拔,而且端庄严谨,没有丝毫的怪异之处。这一句诗既赞美了黄盖峰的自然之美,又体现了诗人高瞻远瞩、洞察秋毫的艺术眼光。 颈联“只有黄云色,东南覆岳祠”
【注释】 过:经过;少林寺:位于今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少室山东南麓,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发祥地之一。 巑(jiāo)岏(wěi):山峰峻拔。 梁魏:指北魏、东魏。 隋唐:指隋、唐。 传衣:传授袈裟。 遗履:丢弃的鞋子。 西方:指佛教中的极乐世界。 悟得:领会、理解。 名山:有名的山,这里指五台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览五台山的经历和体会。 首联“二室巑岏一径通,少林寺在翠微中。”写山势高峻
诗句:苍苔藤蔓饰须眉,狮子标形是与非。 译文:苍苔藤蔓装饰着狮子的面容,狮子的形态就像是在表达一种观点。 注释:这里的“苍苔”指的是山石上的苔藓,“藤蔓”指的是缠绕在石头上的藤本植物,它们装饰着狮子的面容,使得狮子显得栩栩如生。“标形”指的是狮子的外形,“是与非”则表达了作者的观点或态度。这句话通过生动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狮子和其代表意义的深刻理解。 赏析: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
诗句: 仙仗西来感百神,泥金检玉尚如新。 山灵知是真天子,万岁声中第一人。 译文: 仙乐从西边传来感动了所有神灵,泥金和玉石的祭品看起来仍然像新的一样。山灵知道这是真正的天子,万岁声中的第一人。 赏析: 此句描绘了万岁峰在皇帝祭祀中的崇高地位,以及其作为国家象征的重要性。万岁峰不仅是自然景观的一部分,也是古代帝王祭祀的重要场所。诗中通过“泥金检玉”等词语,展现了皇帝对这一山峰的高度重视
【注释】太室:即中岳嵩山,在河南登封县。二十四峰指太室山上的二十四座山峰。青童:道教神话中的神仙之一,又称“老翁”,相传为老子的老师。 【赏析】此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五律组诗《太室歌》中的一首。首句点明所咏之山为太室山。次句写太室山青童峰高耸入云,令人望而生畏。第三句写山峰高峻,云雾缭绕,使人难以攀登。尾句用典,写太室山上的白云深不可测,使人无法接近。全诗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太室山的雄伟气势
【注释】 太室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市,是中岳嵩山的主峰。 凤凰:指凤凰山。 地本属颍川:指太室山原本属于颖川郡(今河南省登封市)的辖区。 吾以颍川沼:我愿成为颍川郡的一块肥沃的盆地。 但愿凤来:只盼望凤凰山上飞来一只凤凰。 愿:希望。 黄金赐:用黄金赏赐。 【赏析】 此诗为《太室二十四峰》组诗之十一,表达了作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迫切心情。全诗如下: 太室山,又名中岳山,坐落在河南登封市北
诗句释义: 1. 山头瞻洛水,滔滔日向东。 这句描述了站在山峰上可以远望洛河,河水向东流去,形象地描绘了河流的动态美。 2. 洛京兴废事,都在逝波中。 这里的“洛京”指的是洛阳,而“逝波”则是指流逝的水流。诗人用这句话表达了洛阳城的历史兴衰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逝,强调了历史的变迁和无情。 译文: 站在少室山之巅望向洛河,它像东流的江河一样无边无际。洛阳的繁荣与衰败,都随着流水向东而去
诗句释义: 1. "离位自文明":离开原来的职位,表示一种从旧环境中抽身出来的意境。"文明"在这里可能指的是一个曾经繁盛的地方或者某种文化、制度。 2. "孤峙何所庇":孤独地矗立,没有依靠,形容孤立无援的状态。"孤峙"强调了这种状态的孤立和坚韧。 3. "太阳一当空":太阳高照,比喻光明正大,无所畏惧。"太阳"常用来象征权威或者正义。 4. "何处容魑魅"
【注释】 少阳峰:少室山三十六峰之一。少室,即嵩山,古名崇山、太室山。在今河南省登封县东南。 怪得:觉得。 残霞:夕阳西下时天空中残留的红色晚霞。 洛水:黄河支流,发源于山西永宁县北,流至河南洛阳市,入黄河。 颍川:河名,发源于甘肃甘谷县,流经河南登封、禹州等地,入淮河。 赏析: 首句“怪得满山红”,用反问语气道出了对少阳峰上景色的惊叹。少阳峰是少室山上最高峰,海拔2173.5米
【注释】: 《太白峰》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该诗描写了太白峰(在今陕西省宝鸡市境内)的自然风貌。 “太白本庚星”,庚辰年属金,太白是金星,所以这里用庚辰来代称太白。 “化石”指山石上凝结的石灰岩。 “骑鲸去”出自晋代葛洪《抱朴子》中的话:“鲸能吞气,故使鲸入海,则天地无潮汐矣。”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是李白游长安时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前两句“太白本庚星
【注释】 太室:指嵩山,在河南省登封县西北。二十四峰:指中岳嵩山有24处奇景。积翠峰:即少林寺的北面山峰,又名大石岭。唐杜甫《望岳》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篇之一。全诗写登高望远,以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富有哲理。前两句写登山之乐,后两句写登山之感。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语言简练,形象鲜明,富有感染力。 首句“登眺趁朝晖”,点明时间、地点与心情
【注释】 太室山:即中岳嵩山。二十四峰:指中岳的四座主峰,东有覆舟山、望仙峰、莲花峰;南有光明顶、天封峰;西有少室山、五里堆;北有峻极峰。 金匮峰:在中岳嵩山之西,又名玉女峰。因峰巅有一巨石如金匮故名。 崔巍:高耸。 易水:在河北省易县西南。燕台:战国时燕昭王为招贤士入仕而置的官舍,后称招贤馆。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隐居嵩山期间,以咏太室山二十四峰之一的金匮峰为主。此诗先描写山峰的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