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本庚星,化石在此处。
若教化为人,应又骑鲸去。
【注释】:
《太白峰》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该诗描写了太白峰(在今陕西省宝鸡市境内)的自然风貌。
“太白本庚星”,庚辰年属金,太白是金星,所以这里用庚辰来代称太白。
“化石”指山石上凝结的石灰岩。
“骑鲸去”出自晋代葛洪《抱朴子》中的话:“鲸能吞气,故使鲸入海,则天地无潮汐矣。”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是李白游长安时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前两句“太白本庚星,化石在此处”。“太白”即金星,又称启明。古人认为太白主出军旅、兵革之事,而“庚”与战争有关。《史记·天官书》:“斗为庙,牵牛初名仓龙,一名天鹰,今有斗柄,其形似剑,直贯北斗七星之中,名曰天庾,亦曰天枪。”“甲辰”、“乙巳”、“丙午”、“丁未”等日为庚辰,都是庚辰年。“庚辰”、“启明”合起来就是“庚辰”,也就是“庚辰年”。庚辰年又叫金运年,五行属金。
第三句“若教化为人,应又骑鲸去”。“教化”即教育、教化,这里指太白星。太白星是金星,古人把金星叫做启明。
第四句“若教化为人,应又骑鲸去”。这一句是说,如果太白星能够教化人,那么它就应该又变成鲸鱼飞升而去。
整首诗的意思是:太白星原本是庚辰年的金星,现在变成了山石上的化石,如果太白星能够教化人,它就会像鲸鱼一样飞升而去。
从这首诗可以看出,李白对于自然现象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独特的见解,他善于观察和思考,能够从自然界中发现规律和道理。同时,他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将自然界的事物与人类社会联系起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