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作黄金色,崔巍何壮哉。
倘移易水北,便道是燕台。

【注释】

太室山:即中岳嵩山。二十四峰:指中岳的四座主峰,东有覆舟山、望仙峰、莲花峰;南有光明顶、天封峰;西有少室山、五里堆;北有峻极峰。

金匮峰:在中岳嵩山之西,又名玉女峰。因峰巅有一巨石如金匮故名。

崔巍:高耸。

易水:在河北省易县西南。燕台:战国时燕昭王为招贤士入仕而置的官舍,后称招贤馆。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隐居嵩山期间,以咏太室山二十四峰之一的金匮峰为主。此诗先描写山峰的壮丽,然后抒发诗人的情怀。

首句“石作黄金色”,用夸张之笔写山岩的色泽,把这座雄伟的山峰比作黄金一般,既突出了山峰的壮丽,又烘托出山体的高峻和险峻。“崔巍”两字,写出山势的高耸、雄伟。

颔联“倘移易水北,便道是燕台”,“倘”通“倘佯”,意思是如果把它(指金匮峰)移到易水的北面,那它就像是燕台一样了。这里用“道”字作动词,意谓若把它(指金匮峰)移至易水之北,则易被误认为是燕台了。这两句诗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山峰人的情感,形象地写出了山峰雄壮伟岸的姿态,也表明了作者对这座奇山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尾联“便道是燕台”,以景结情,点明主题。这既是实写,也是虚写,虚写的部分是诗人内心的感受,实写的部分则通过想象来表现。从全诗看,这是一首咏物抒情诗,通过对金匮峰的描绘赞美,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