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树参差映碧空,满城和气自融融。
分明炎海冰天外,都在春台玉烛中。

【注释】

火树:指焰火。参差:参差不齐,错落有致。碧空:指天空。“和气”一作“融和”。炎海冰天:形容天气寒冷。春台玉烛:比喻皇帝的清明政治。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苏味道的《正月十五日夜盛德坊观灯》。诗中描写了元宵夜京城里灯火辉煌、人影绰约的景象,表达了对皇帝清明政治的颂扬之情。

首句写京城元宵夜的景象:“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这里用了一个典故,说的是隋炀帝曾在元宵之夜在洛阳城西搭起一座长数十里的桥,用火焰般的彩树和银花装饰起来,以供游人观赏。这里暗用了这个典故来描写京城元宵夜的热闹景象。“火树”即焰火,这里泛指节日夜晚燃放的五彩缤纷的灯火。

次句进一步描绘了节日的繁华气氛:“万井千门开,嬉笑群童聚。”这句的意思是说,从京城的各个角落都传来了喧闹的声音,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来到大街小巷,尽情地玩耍嬉戏;儿童们成群结队地聚集在一起,欢笑声此起彼伏,好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

第三句则通过对比的手法,把元宵节的热闹场面与寒冬腊月的寒冷气候进行对照:“不见炎州日,犹闻冰海寒。”这里的“不见”一词,既指元宵节已经过去,又暗示着人们还沉浸在节日的欢乐气氛之中,没有从节日的兴奋心情中清醒过来。而“犹”字则强调了这种对比的强烈反差效果。

末句则是将元宵节的喜庆气氛与皇宫中的清明政治相联系:“皆言天子圣,谁信明时传?”这句的意思是说,人们都说皇帝英明神武,治理国家有方,谁能相信这样的美好时代能够得以传承呢?

全诗以元宵节为背景,通过对京城元宵夜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对皇帝清明政治的颂扬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