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峰独立障中流,弹压江南十九州。
槛外鱼龙时变化,岩前松桂自春秋。
烟波浩荡闻渔笛,台阁参差识蜃楼。
此去蓬莱知不远,天风吹上木兰舟。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诗人王勃。他是一位有才华的诗人和政治家,曾随唐太宗李世民出使四方,后因文采斐然,被赐金带,并担任了太子中允等职务。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题小金山宝陀寺
鳌峰独立障中流,弹压江南十九州。
槛外鱼龙时变化,岩前松桂自春秋。
烟波浩荡闻渔笛,台阁参差识蜃楼。
此去蓬莱知不远,天风吹上木兰舟。
译文:
在这座宝塔般的小山之上,有一个古老的寺庙叫做宝陀寺,它坐落在风景如画的长江边。
这个山峰独自耸立,像是守护着这片江流,它的气势如同弹压着江南的十九个州郡一样强大。
站在寺庙的门前,可以看到槛外的鱼和龙时而变换它们的形态,而岩石前的松树和桂花却始终保持着春天的生机和秋天的韵味。
站在江面上,可以听到远处传来的渔夫的笛声,仿佛是在诉说着他的故事;而在远处的台阁之间,还可以隐约看到那些虚幻的蜃楼,它们如同海市蜃楼一般,让人不禁想要去探究其背后的秘密。
从这座宝塔般的小山出发,再往前就来到了美丽的蓬莱仙境,那里离此地并不遥远。
随着一阵凉爽的风,我乘坐着木兰舟继续前行,向着那神秘而美丽的地方进发。
赏析:
这首诗是王勃游金山时的即兴之作。诗中描绘了金山宝陀寺的壮丽景色以及寺庙周边的自然风光。通过对山峰、江水、鱼龙、松竹、渔歌、台阁、蜃楼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美丽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同时,诗中的意境深远,寓意丰富,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