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纱仙子锦为容,霸越亡吴第一功。
曾逐鸱夷全晚节,故开寒艳傲秋风。
露啼珠泪情如在,月照霞妆色更浓。
斜倚阑干娇不语,依稀犹记馆娃宫。

诗句释义及赏析:

  • 西施菊:这首诗的标题,暗示了作者以菊花为题材,赞美西施的美貌与才艺。

逐句翻译与注释:

  1. 浣纱仙子锦为容,霸越亡吴第一功
  • “浣纱仙子”指代西施,她在越国被用作美人计,帮助越王勾践复国,成为霸越(征服其他国家)的第一功臣。
  • “锦为容”指的是她的美丽容貌像华丽的锦缎一样。
  1. 曾逐鸱夷全晚节,故开寒艳傲秋风
  • “鸱夷”是古越语中的“鱼”,这里可能暗指勾践的“卧薪尝胆”故事。
  • “全晚节”表示保持晚节不渝,意味着即使在国家危难时也坚守节操。
  • “寒艳”形容菊花的颜色在秋天显得格外鲜艳。
  • “傲秋风”表达了菊花在秋风中依然傲然挺立,不受寒冷影响。
  1. 露啼珠泪情如在,月照霞妆色更浓
  • 描述了菊花在露水中晶莹如泪,仿佛西施的眼泪仍在滴落。
  • “月照霞妆”形容月光照耀下,菊花的花瓣更加艳丽。
  1. 斜倚阑干娇不语,依稀犹记馆娃宫
  • 描绘了一个女子靠在栏杆上,静静地看着盛开的菊花的场景。
  • “馆娃宫”是古代苏州的一个著名园林,与西施有密切的关联。
  • 通过这个画面,读者可以感受到西施的形象与菊花的美丽相互映衬,让人联想到她那迷人的容颜和优雅的气质。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西施和菊花的描绘,展示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美。西施以其绝世的美貌和智慧帮助越国取得了胜利,而菊花则在寒冷的秋风中绽放出最耀眼的光彩。两者虽不同领域但同样展现了美的力量。诗中的“斜倚阑干娇不语”描绘了一个静谧而深情的女子形象,使人联想到西施当年在吴宫的情景,增添了几分历史的韵味与美感。整体上,这首诗用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景象,传达了对美的赞美和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