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功名系此身,夜来日去了何因。
阿谁偏喜工迎送,故我于今半假真。
云挂峰头薄似宦,雪迷邽落骇为银。
若将五斗随腰折,畴昔家徒岂忍贫。
这首诗的作者不详,但可以确定是唐代诗人。诗题是《戎州》,这是一首描写边疆风光和士兵生活情感的诗。
下面是逐句释义:
- 小小功名系此身,夜来日去了何因。
- “功名”指的是个人的成就和地位,这里强调的是功名对个人的重要性,可能是指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不得不牺牲个人的时间或生命。”夜来日去”意味着时间的流逝和功名的追求。“何因”表示原因或缘由是什么。
- 阿谁偏喜工迎送,故我于今半假真。
- “阿谁”可能是对“何人”的误写或者方言词汇,意指“哪个人”或“是谁”。”工迎送”在这里可能是指工作忙碌地迎接和送别,形容工作繁忙。“故我”可能是指自己,“于今”表示现在或当前。“半假真”可能是指在追求功名的过程中,有时真的(如真实的成就)和有时是假的(如表面的恭维)。
- 云挂峰头薄似宦,雪迷邽落骇为银。
- “云挂峰头”形容山峰被云雾覆盖的景象。“薄”可能是指轻薄、稀疏的意思。”宦”通常指官位或官职。“雪迷邽落”描述大雪纷飞的情景,”邽”是地名,可能是今天的某个地方。”骇为银”形容雪景的美丽如同银色一般。这里的比喻可能是将雪比作银子,形容其洁白和珍贵。
- 若将五斗随腰折,畴昔家徒岂忍贫。
- “五斗”指的是少量的粮食,古代常以五斗作为计量单位。”腰折”意味着身体因为负重而疼痛。“畴昔家徒”可能是指以前的家庭情况,”家徒”意为贫穷的家庭,”岂忍贫”表达出不愿意接受贫穷的态度。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边疆的自然风光和士兵的生活状态,反映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无奈。第一句表达了功名对人的束缚,第二句揭示了人们在功名面前的忙碌与辛劳。第三句则通过对比描绘了雪山的壮丽景色,第四句则表达了对过去贫困生活的怀念和不愿承受贫穷的心情。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却能够深入人心,展现出战争带给人们的痛苦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