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扉豁清望,华屋没云间。
曈昽东方明,渐见林外山。
人喧已扰扰,鸟声亦关关。
白日上青天,龙御不可攀。
徒言暮能旦,流景为谁还。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语言风格和思想主旨的综合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晓起”的意思是清晨起床;“曙扉”,即晨曦初开时,门户洞开迎接曙光;“华屋”,指富家或官宦人家的宅院;“没云间”,形容房屋高大,与云相接。这四句写诗人黎明起身,打开窗门,迎着第一缕晨曦来到户外。“豁清望”,开朗地眺望;“曈昽”,日出时天色明亮的样子。诗人站在高高的楼阁上,放眼远眺,只见远处的华屋隐没在云雾之中,近处则一片光明。这两句是说,曙光初照,天地一新,诗人从室内走到外庭。

第二联“曈昽东方明,渐见林外山。”意思是说太阳升起之后,天空变得明亮了,渐渐地可以看见林外的山峰了。这句写的是日出后的景象。

第三联“人喧已扰扰,鸟声亦关关。”意思是说,人们开始喧闹起来了。“鸟声亦关关”,鸟叫声也显得更加悦耳动听了。这句写了人声鼎沸和鸟语花香的和谐景象。

第四联“白日上青天,龙御不可攀。”意思是白昼像龙一样飞升到青天之上,而龙驾是无法攀登的。这句写的是诗人对白昼的无限留恋之情。

第五联“徒言暮能旦,流景为谁还?”意思是我空自叹息白昼易逝,光阴如流水般消逝,不知它最终会归于何方?“流景”,这里指光阴,“流”,流逝;“为谁还?”,是谁还会回来呢?这句写的是诗人感叹时光易逝,不知道它最终归向何处。

【答案】

示例:

(1)

晓起

晓起 曙扉豁清望,华屋没云间。

译文:

清晨起床,晨曦初照,门外的景色格外清新。

(2)

曈昽东方明,渐见林外山。

译文:

旭日东升,天光渐渐明亮,远处的山峰若隐若现。

(3)

人喧已扰扰,鸟声亦关关。

译文:

人们开始喧闹起来了,鸟儿也开始鸣叫。

(4)

白日上青天,龙御不可攀。

译文:

阳光普照着青天,连龙都攀不上。

(5)

徒言暮能旦,流景为谁还?

译文:

白白地叹息时光易逝,不知道它最终归向何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