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子金身三丈五,袒肩垂手观下去。
莫怪当年着眼高,等闲岂识群生苦。

《南游八首其七》是明朝曹于汴的作品,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下面将逐句进行详细解读:

  1. 诗句原文
    佛子金身三丈五,袒肩垂手观下去。
    莫怪当年着眼高,等闲岂识群生苦。

  2. 译文注释

  • 佛子金身三丈五:形容佛像高大,有三丈五尺高。
  • 袒肩垂手观下去:描绘了一个僧人或信徒虔诚地低头观察着佛像的场景。
  • 莫怪当年着眼高:不要因为当年的眼界高而感到奇怪。
  • 等闲岂识群生苦:平常人哪里会懂得众生的苦难。
  1. 作品赏析
  • 这首诗以佛教为主题,通过对佛像的描述,反映了作者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领悟。
  • “佛子金身三丈五”一句,运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佛像的神圣和庄严。
  • “等闲岂识群生苦”则是对世人的一种讽刺,提醒人们要关注世间的苦难,而非仅仅追求个人的名利。
  1. 写作背景
  •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是在作者出家为僧之后,通过对佛教教义的学习和领悟,形成了自己的思想观念。
  1. 关键词注解
  • 南游八首:这是一组诗歌的总称,共八首,此为其中之一。
  • 其七:表示这是其中的第七首。
  • 佛子金身三丈五:描述佛子(即僧人)的金色身体高达三丈五尺。
  • 袒肩垂手观下去:形容一个僧人或信徒虔诚地向下方观看的景象。
  • 眼高手低:意指眼光高但实际能力低,这里用来批评那些只看到表面,不了解真相的人。
  1. 诗词鉴赏
  •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讽刺,揭示了人们在追求名利的过程中容易忽略的真理。
  • 通过对佛像的描写,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升华的思想。
  • 整首诗语言简练,含义深远,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作品。

曹于汴的《南游八首其七》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展现了作者对于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这首诗不仅是对佛教信仰的一种表达,更是对人生哲理的一种探讨。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和创作背景,同时也能够领略到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和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