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木桥边月欲斜,鸣笳叠鼓送仙查。
银河水阔思归晚,金凤楼中烛几花。

七夕词 其二

析木桥边月欲斜,鸣笳叠鼓送仙查。

银河水阔思归晚,金凤楼中烛几花。

注释解析:

  1. 析木桥边月欲斜:描述了在析木桥边,月亮即将西斜的景象。析木桥可能是指某座具有特殊意义或风景的桥梁,而“月欲斜”则传达了时间流逝的意象,暗示着夜晚的即将结束。

  2. 鸣笳叠鼓送仙查:使用了“鸣笳”、“叠鼓”等元素,营造出一种节日庆典的氛围。这些乐器的声音可能与古代的祭祀或送走不祥之事的活动有关,反映了古人对于自然的敬畏和对节日仪式的重视。

  3. 银河水阔思归晚:通过描绘银河(即天河)宽阔的景象,表达了对于遥远故乡的思念。这里的“水阔”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宽广,更可能隐喻着时间的流逝和个人对过去的回顾,而“晚”字则加深了这种感觉的紧迫性。

  4. 金凤楼中烛几花:这里的“金凤楼”可能指的是一座装饰华丽、富丽堂皇的建筑物,而“烛几花”则形容了室内装饰的精美以及蜡烛燃烧所散发出的美丽光影。这两句可能意味着在这样一个充满节日气氛的环境中,人们享受着美好时光,同时也流露出对家的温馨和对亲人的牵挂。

译文:
在析木桥边月色渐斜,夜幕低垂,吹响了笳声和擂起鼓声,伴随着送神的仪式送走了仙查。
银河之水广阔无垠思绪万千,我归心似箭,期盼早日回到温暖的家中。

赏析:
此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中国古代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受。诗中的“月欲斜”、“鸣笳叠鼓”等意象,不仅勾勒出了夜晚的宁静与美丽,也传递出一种庄重而神秘的氛围。同时,诗人运用对比手法,将广阔的自然景观与个人的情感体验相结合,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既体现了古典诗词的审美特点,又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艺术才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