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门终日坐,不知天地春。
鸿钧一以动,百物相鲜新。
忆昨雕落时,梅李各有仁。
如今发生气,亦复资絪缊。
太和绝渣滓,太虚无私亲。
达人均四海,愚者分比邻。
嗟予二三友,欢会当及辰。
我有一尊酒,可以陶吾真。

【译文】

闭门独坐终日,不知道天地间已经春暖花开。鸿钧一发动,万物都呈现出新的面貌。想起往日凋零的时节,梅与李各自拥有自己的芬芳。现在万物复苏,生机勃发,也得益于氤氲之气。太和之气没有渣滓,太虚之境无私亲。通达的人遍游四海,愚者只能分到邻近的一方。我有几个知己好友,欢聚的时光应当及时。我有美酒一杯,可以陶冶我的本性。

【注释】

  1. 迎春三首:指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诗作《自题像》中“迎春”一词,后被用作诗歌题目。此诗当是黄巢所作,因黄巢曾隐居于洛阳龙门山(今属河南),所以此处说“迎春三首”,即以洛阳龙门山为背景,借景生情,抒发诗人对时局动荡、民生凋敝的忧虑之情。
  2. 闭门终日坐:关上门不出门。形容整天在家无所事事地呆坐着。
  3. 鸿钧:传说中天帝的代称。《史记·封禅书》:“古者天子七十二岁乃周制,加差,故三十一年一闰;余二十年时已满,天汉之上,若辰星之行一度,则行三十五万九千八百三十六万里。”后以此代称天帝。
  4. 动:兴起,发生。
  5. 雕落:凋零。
  6. 仁:这里用来形容梅花、李花的芳香,也有仁爱之意。
  7. 发生气:指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8. 絪缊:指宇宙间弥漫着的一种温暖而和谐的气息。
  9. 太和:指宇宙间的和谐之气。
  10. 绝渣滓:指去除杂质,使纯净无瑕。
  11. 太虚:本指道家所说的虚无境界。
  12. 比邻:邻居。
  13. 嗟予二三友:指作者自己。
  14. 陶真:陶冶性情,修养品德。
    【赏析】
    《迎春三首其三》是唐代诗人黄巢所作,这首诗以洛阳龙门山为背景,借景生情,抒发了作者对时局动荡、民生凋敝的忧虑之情。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宏大开阔,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关注和对民生的关怀。
    首联“闭门终日坐,不知天地春”。作者关门闭户,终日无所事事地呆坐着,却不知道春天已经来临。这句诗描绘了一幅闭门不出的画面,通过对比的方式,突显出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颔联“鸿钧一以动,百物相鲜新”。鸿钧是指天帝,这里用来比喻宇宙间的和谐之气。随着鸿钧的一动,万物开始复苏,展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大自然的景象,通过描绘万物复苏的过程,传达了作者对于生命与自然的赞美之情。
    颈联“忆昨雕落时,梅李各有仁”。回忆起昔日凋零的时刻,梅花和李花各具芬芳。这里的“仁”字,既指梅花和李花各自的美丽芬芳,又暗含仁义之德的内涵。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以及对仁义道德的尊崇之情。
    尾联“如今发生气,亦复资絪缊”。如今万物复苏,生机勃发,也得益于氤氲之气。这里的“资”字,意为依赖、借助之意。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规律的顺应与敬畏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和谐社会的追求与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时局的关注与对民生的关怀。在艺术表现上,运用了大量的典故与意象,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与领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