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子愁无路,秋霖涨蜀川。
舍舟凌绝巘,披棘度寒烟。
俯视云如水,翻疑地似天。
偶然逢帝谪,直此作扳缘。

【注释】

巴峡:指四川东部的巫山以东三峡中的瞿塘峡。水涨不果:因雨水涨满而未能到达目的地。夷陵:地名,在今湖北宜昌市西,长江三峡中最为险峻之处。舍舟:弃船。凌绝巘(yǎn):登上险峻的山峰。披棘度寒烟:攀着荆棘穿过寒冷的烟雾。俯视云如水:俯视云雾好像水流一样。翻疑地似天:怀疑大地与天空相似。帝谪:皇帝的贬谪。直此作扳缘:正好在这里作攀援之想。

【赏析】

《入峡》诗是一首描写入峡途中情景的七言律诗。诗人由蜀地乘舟入峡,行至巫山,遇雨阻航,于是改道从夷陵新开的山路进发。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乘舟入峡的情景和旅途的艰险,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难困苦、乐观向上的精神。

首联写诗人乘舟入峡受阻,不能如期前进。“欲入巴峡”句,点明题目“入峡”二字;“久雨”二字,表明受阻的原因;“不果”二字,表示受阻的程度。次联承首联而来,写诗人在巫山停留时所见的山水风光。“客子愁无路”,点出诗人的身份和心情;“秋霖涨蜀川”,说明所处环境,也是诗人心情抑郁的原因之一。第三联写诗人改道后的情景。“舍舟凌绝巘”,是说弃舟登岸;“披棘度寒烟”,是说攀树穿林,这是登山的艰苦过程。“俯视云如水”,是从上望下,看云像流动的水一样,突出了山高水长的特点,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叹之情。第四联紧接第三联来写,是诗人想象中的情境。“忽”字用得极妙,既写出了诗人意外之感,又表现出他对前途充满希望的心情。“翻疑地似天”,是说抬头仰望,似乎天地相连,这两句是写诗人登临绝顶时的豪情壮志。最后一句“偶然逢帝谪,直此作扳缘”,是说这次入峡,正是皇帝谪居之地,诗人正在这里作攀援之想。全诗构思奇巧,想象丰富,语言流畅自然,富有韵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