扪萝觅溪隐,爱竹坐禅关。
霁日树头树,淡烟山外山。
登桥窥烂漫,入谷听绵蛮。
无限东君意,芳尊夜未还。

【注释】

游西山溪隐庵题壁

  1. 游西山:游览西山。2. 西山:指位于今浙江省天台县东南的天台山。3. 隐庵:深藏不露的庵院。4. 扪萝(mén luó):攀着葛蔓藤,指登山。5. 爱竹坐禅关:喜爱竹子而坐在禅房中。6. 霁日树头树:雨过天晴之后树梢间透出的阳光。7. 烂漫:形容花木繁盛的样子。8. 绵蛮:绵延不断的样子。9. 无限东君意:春天的景色充满了无穷无尽的生机与活力。10. 芳尊(fāng jūn)夜未还:晚上还没有回到酒席上,形容赏景时间很长,兴致未尽。11. 赏析:游西山后题写在溪边的隐庵壁上的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大自然中生机勃勃的景象的赞赏。
    【译文】
    攀着葛蔓藤去探寻西山深处的隐居之处,我喜爱那翠绿的竹子并坐在禅房中静心参禅。雨过天晴之后树叶间透出的阳光,淡淡的烟雾中远山若隐若现。走过桥去窥探那些盛开的花朵,走人山谷聆听那绵长不绝的声音。无尽的春天气息充满整个山林,直到深夜才依依不舍地离开筵席。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山水诗,是作者在游历天台时所作。诗中描绘了天台山的自然美景,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首句“游西山”,点明了地点,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次句“溪隐庵”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游历的目的地。第三句“扪萝觅溪隐”,描写了诗人攀登山路,探寻溪边隐处的艰辛过程。第四句“爱竹坐禅关”,则展现了诗人在竹林中的静心修行。第五句“霁日树头树”,描绘了雨停后的阳光照耀下的树木,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第六句“淡烟山外山”,则是描绘出一幅山峦叠嶂、云雾缭绕的美景图。第七句“登桥窥烂漫”,“烂漫”是指花朵繁多、色彩鲜艳的意思,这里则形容了诗人登上山峰俯瞰美景时的兴奋心情。第八句“入谷听绵蛮”,则是描写了进入山谷之后,耳边传来绵绵不断的鸟鸣声,让人感到心旷神怡。最后一句“无限东君意”,则表达了春天的气息充满了整个山林,直至深夜才依依不舍地离开筵席。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天台山的自然风光描绘得栩栩如生,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