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雨入西㠗,松堂迥隔尘。
烹泉汲岩骨,斸笋抉沙唇。
细柳千溪暝,新禽万壑春。
故家文献在,散帙见前人。

西山汪氏积庆庵

冲雨入西岯,松堂迥隔尘。

烹泉汲岩骨,斸笋抉沙唇。

细柳千溪暝,新禽万壑春。

故家文献在,散帙见前人。

【注释】

  1. 西山:指西山寺附近的山。
  2. 岯:地名,位于今安徽省黟县境内。
  3. 松堂:用松木建造的厅堂,用以避暑纳凉的住所。
  4. 烹泉:用泉水煮水。
  5. 斸笋:用竹签挖取笋子。
  6. 沙唇:用沙土制成的笔刷。
  7. 细柳:形容溪边柳枝柔美细长。
  8. 万壑:形容山谷众多。
  9. 故家:指过去有学问、有修养的人。文献:指书籍和文章。
  10. 散帙:打开书籍。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西山汪氏积庆庵的景象和生活状态,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首句“冲雨入西岯,松堂迥隔尘。”描述了雨中进入西山的情景,以及松堂远离尘世的感觉。通过使用”冲雨”和”迥隔”等词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远离尘世的向往。

次句“烹泉汲岩骨,斸笋抉沙唇。”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西山的生活中,如何利用自然景观进行日常生活。烹泉和斸笋都是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的活动,而”抉沙唇”则是用沙土制成的笔刷,这些细节都展示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第三句“细柳千溪暝,新禽万壑春。”则描绘了溪边的景色和春天的到来。细柳和新禽分别代表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热情。

最后一句“故家文献在,散帙见前人。”则表明了诗人对于过去的家族和前人的尊重。通过展示家族的书籍和文献,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知识和文化传承的重视。同时,也暗示了他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这首诗通过对西山汪氏积庆庵的生活场景和自然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通过使用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语言,诗人成功地传达了其内心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