蛩以鸣秋擅,先秋亦自鸣。
未须嫌寂寞,已足助凄清。
振羽尔何意,关心各有情。
从兹风露下,愁逐草根生。
【注释】
蛩(qióng):蟋蟀。次方:指《诗经·国风·豳风》中的一首诗,叫《七月》。㢲若:形容声音清越。
译文
蟋蟀因为秋天鸣叫而出名,它先于其他动物在秋天里鸣叫,也自有它的用意。
不需要感到寂寞,因为它的鸣叫本身就足以让人感到凄冷和孤独了。
蟋蟀振翅高飞时为什么有这样深的含义呢?是因为每只蟋蟀都关心着自己。
从今以后,秋风和露水之下,蟋蟀的叫声就会像草根上滋生出的秋草一般地生长起来了。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蟋蟀鸣叫的观察与感悟。首句点题,说明作者观察的对象——蟋蟀。次句写蟋蟀的特点,说蟋蟀以呜叫闻名,而且它们一早就开始了它们的活动。三句进一步说明蟋蟀鸣叫的作用。四句写蟋蟀鸣叫的原因:蟋蟀之所以要鸣叫,是因为它们担心寂寞,想要得到别人的注意。五、六两句写蟋蟀鸣叫的深层含义,蟋蟀虽然会发出各种不同频率的声音,但它们发出的都是“同音异义”的音调,所以每只蟋蟀都会关心自己。最后一句则描绘出了蟋蟀鸣叫之后的场景:随着秋风的到来,蟋蟀的鸣叫声也随之增加;到了夜晚,蟋蟀还会发出更加响亮的鸣叫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