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我曾鼓棹江头泊②,楼上仙人夜骑鹤。
飘飘玄羽凌太清,袅袅丹梯倚寥廓③。
山根岂经神斧凿,凿破鲸鳌互联络④。
海燕双飞石镜亭⑤,江云半压松风阁⑥。
悄然坐我天柱峰⑦,一杯一曲弹商宫。
龙去苍梧春已远⑧,雁回岳麓云相通⑨。
天开上方蹑南斗⑩,地走浊浪排长风⑾。
湘门秋草贾太傅⑿,赤壁洞箫苏长翁⒀。
崔郎谪仙更豪彦⒁,雄楚江山收大半。
金钥开函发秘藏,管城脱帽挥神翰⒂。
凤山先生作楼主,万古风情今再见。
廊庙长悬云壑心⒃,江湖不改冰霜面。
何当从公登此楼⒄,借此并刀裁素练⒅。
空江月下片帆秋,一鹤相将眇云汉⒆。

【注释】:

①黄鹤楼:在湖北武汉。②鼓棹:划船。③玄羽凌太清:形容羽毛的颜色深黑。④鲸鳌:巨大的鱼和龟,古代传说中能吞食天地的巨兽,这里比喻高大的山峰。⑤石镜亭:即石头上的镜子,指山巅上的石台。⑥松风阁:即松树上吹来的风,指山间的凉风。⑦天柱峰:山峰像一根柱子一样高耸入云,这里指山顶上。⑧苍梧:即苍山,山名。⑨岳麓:山名。⑪上方、下方:都是指天空,上方为上界,下方为下界。⑫湘门秋草:湘江边的秋草。⑬赤壁:长江中的赤壁山,相传是三国时孙权和周瑜联合抗曹操的地方。⑭崔郎谪仙:指唐代著名诗人李白,谪仙人,即被贬到人间来的神人。⑮苏长翁:即苏轼,宋代著名文学家,东坡居士。⑯贾太傅:即贾谊,汉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⑰崔郎谪仙更豪彦,雄楚江山收大半:崔郎指李白,谪仙人;雄楚是指湖北的楚国故土,收大半指的是李白的诗歌对楚国故土的感情。⑱金钥开函发秘藏,管城脱帽挥神翰:金钥指钥匙,开函指打开书信。管城指管仲,春秋时齐国大夫,善于治国,他曾经脱下帽子去挥笔书写文章。⑲凤山先生作楼主:凤凰山上的先生是作者自指,他当时任黄鹤楼的楼主。⑳万古风情今再见:万古意思是永远,见的意思是看见,这里比喻黄鹤楼的风景。㉑廊庙长悬云壑心:廊庙是指朝廷,云壑心是指悬挂在云霄之中的心情,这里比喻作者对于政治事务的关切。㉒江湖不改冰霜面:江湖是指江河湖泊,冰霜面是指人的面容,这里比喻作者不改变对国家和社会公正的态度。㉓何当从公登此楼:何时能够跟随李纲登上这座高楼来观看风景。㉔并刀裁素练:并刀是古代的一种刀具,裁素练是裁剪白色的丝绸,这里指用这种剪刀去剪开一条白色的绸带。㉕空江月下片帆秋,一鹤相将眇云汉:空江指空旷的江水,月下指月亮下的夜晚,片帆秋是指船上的一片帆在秋天的天空下,眇云汉是指仰望天空,眇在这里有仰望的意思,云汉是天上银河的意思,这里表示仰望天空的意思。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李纲在黄鹤楼上所作,写他在风雨飘摇的岁月里,仍怀着报国的壮志,希望有朝一日能重登黄鹤楼,俯瞰祖国的大好河山。全诗情感充沛,风格刚健有力,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的精神风貌。

首句“我曾鼓棹江头泊”,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表达了诗人自己曾经在江头停船的情景。这里的“曾”字表明了诗人曾经有过这样一次经历,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这次经历的重视和怀念。次句“楼上仙人夜骑鹤”,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看到的景象。诗人看到的是楼上有一位仙人骑着一只白鹤在夜空中飞翔,这样的画面既美丽又神秘,令人感到十分震撼。

第三句“飘飘玄羽凌太清”,则是通过描绘玄羽的颜色和质地,来表达诗人对于这位仙人的喜爱之情。这里的“飘飘”二字,既形象地描绘了玄羽飘逸的特点,也让读者感受到了仙人的超凡脱俗。第四句“袅袅丹梯倚寥廓”,则是通过描绘丹梯的颜色和形态,来表达诗人对于仙人的敬仰之情。这里的“袅袅”二字,既形象地描绘了丹梯的柔美曲线,也让读者感受到了仙人的温文尔雅。

接下来两句“山根岂经神斧凿,凿破鲸鳌互联络”,则是通过描绘山根的形状和特点,来表达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敬畏之情。这里的“岂”字表明了一种反问的语气,让读者更加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同时,“凿破鲸鳌”则形象地描绘了神斧的巨大威力,让人不禁对自然的力量肃然起敬。

接着四句是描述诗人在黄鹤楼上所见的景象。第五句“海燕双飞石镜亭”,描绘了海燕在石镜亭上空自由飞翔的美丽画面。这里的“双飞”二字,既形象地描绘了海燕的数量之多,也让读者感受到了海燕的自由之美。第六句“江云半压松风阁”,则进一步描绘了江面上的景色。这里的“半压”二字,既形象地描绘了江云的厚重感,也让读者感受到了江风的强劲。

第七句“悄然坐我天柱峰”,则是通过描绘诗人坐在天柱峰上的场景,来表达诗人的悠然自得之情。这里的“悄然”二字,既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宁静,也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的心境之高远。第八句“一杯一曲弹商宫”,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黄鹤楼上饮酒赋诗的场景。这里的“一杯一曲”既表现了诗人的豁达与豪放,也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

第九句“龙去苍梧春已远”,则是通过描绘龙去而苍梧之春已逝的画面,来表达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之情。这里的“已远”二字,既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离去之快,也让读者感受到了时间的无情。

第十句“雁回岳麓云相通”,则是通过描绘大雁南飞而归的景象,来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里的“相通”二字,既形象地描绘了云与雁之间的默契,也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

第十一句“天开上方蹑南斗”则是描绘了诗人仰望星空的画面,通过描写星斗的位置,表达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这里的“天开上方”既表现了诗人的视野之阔大,也让读者感受到了他对自然的向往与追求。

第十二句“地走浊浪排长风”则是描绘了大地之上波浪澎湃的景象。这里的“排长风”既形象地描绘了海浪的冲击之力,也让读者感受到了大海的壮丽与磅礴。

第十三句“湘门秋草贾太傅”,则是通过描绘湘门之秋的景色,来表达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之情。这里的“贾太傅”既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也让读者感受到了历史的沧桑与变迁。

第十四句“赤壁洞箫苏长翁”,则是通过描绘赤壁之战的音乐场景,来表达诗人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这里的“洞箫”既体现了音乐的悠扬与动人,也展现了英雄人物的伟大与崇高。

第十五句“崔郎谪仙更豪彦”,则是通过描绘诗人自身的豪情壮志,来表达他对未来的期许与憧憬。这里的“谪仙”既表现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感慨,也让读者感受到了他的豁达与从容。

最后一联“空江月下片帆秋,一鹤相将眇云汉”则是通过描绘江上月光之下的画面,来表达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之情。这里的“片帆秋”既形象地描绘了帆船在秋水中摇曳的景象,也让读者感受到了秋夜的宁静与美好。最后一句“一鹤相将眇云汉”则进一步描绘了鹤与云的关系,通过描写鹤与云之间的相互陪伴,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美好与珍视。

整首诗以“曾鼓棹江头泊”开头,以“空江月下片帆秋”结尾,通过描绘诗人在黄鹤楼上所见的景象和所思所想,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对时代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全诗情感充沛,风格刚健有力,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的精神风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