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黄鹤几千秋,城上楼开天际头。
岷江湘川水分派②,古往今来人壮游。
岁晚鱼龙翻浊浪③,霜寒雁鹜满晴洲④。
坐邀凉月轩裳共⑤,徙倚阑干数散愁⑥。

【注释】①陆中丞:指陆游,字务观;谭总戎:指谭纶,字廷瑞,曾任总戎;陈侍御:指陈亮,字同甫。②岷江:岷山之水,流经四川一带。湘川:湘水,发源于广西。③岁晚:年老。鱼龙:喻水族。翻浊浪:比喻水势汹涌。④霜寒:指秋天霜降后。雁鹜:鸿雁野鸭,泛指水鸟。满晴洲:遍布晴朗的湖面。⑤坐邀凉月:形容诗人在黄鹤楼赏月时的情景。轩裳:古代卿大夫的服饰。⑥徙倚(yǐ)阑干数散愁:在栏杆上徘徊不定,数着离别的客人和飘泊的游子。

【赏析】

此诗是诗人晚年的作品,写于乾道七年(1171),时作者正任荆、夔二州制置使、都督府参赞军务等职。当时作者已年过半百,但壮志未泯,仍想为国出力,因而写下了这首七绝。

第一句“白云黄鹤几千秋”,以白云黄鹤起兴,写自己对往昔岁月的回忆,表现了时光流逝之快,感慨之情也由此而生。

第二句“城上楼开天际头”,写登上高楼,俯瞰全城,城楼高耸,直插云霄。这里既写景,又寓情。

第三句“岷江湘川水分派”,写长江、湘水的源头分别从岷山、潇湘注入洞庭湖,水流奔腾不息。

第四句“古往今来人壮游”,写自古以来,有才能的人都到黄鹤楼来游览,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之情。

第五六两句“岁晚鱼龙翻浊浪,霜寒雁鹜满晴洲”,用鱼龙翻波、雁鹜满江的画面来比喻国家局势的动荡不安。

最后两句“坐邀凉月轩裳共,徙倚阑干数散愁”,写在楼上赏月,与友人一同欣赏美景,饮酒作乐;但同时也流露出自己仕途不遇、报国无门的孤寂之情。

这首诗是陆游晚期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以及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