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山夹水一千重,七月扁舟汗雨浓。
槠叶全青秋隐浦,桐江半黯月当峰。
浅流见石高于象,旱气横天白似龙。
来濯清风子陵庙,豆无丹荔荐芙蓉。
【注释】
诸山:指浙江省杭州市的灵隐、玉泉、九曜、天竺诸山。
夹水:山峦重重叠叠,像两排人一样把江流紧紧夹住。
扁舟:单薄小船。
汗雨:汗水淋湿了雨滴。
槠(zhu )叶:一种树名。
秋:指初秋。
浦:水边。
桐江:浙江桐庐以下至建德的一段江段,又称富春江。
黯:昏暗。
象:指石峰之形似石笋。
旱气横天:天气干燥,云气低悬。
丹荔:荔枝的一种,色红味甜。
子陵庙:东汉初年,吴汉曾为光武帝刘秀立下战功,后隐居于浙江桐庐富春江边的富春山中,人们称他为“子陵”。
【译文】
重重山岭环绕着清澈的江水,七月里扁舟在细雨中行进。
树上的叶子全都青翠欲滴,秋日的水波掩映在岸边的浦溆里,桐江一半笼罩在朦胧的月色里。
浅流处可见到石头高出水面如同石笋,干旱之气横亘天空白得像一条龙。
来到子陵祠前沐浴清风,豆子没有丹荔却用芙蓉来祭祀。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纪实诗,描写诗人在桐庐途中所见所感。诗人由桐江两岸青山绿树,联想到历史上著名的“子陵”,于是便以“诸山夹水一千重”开篇,勾画出一幅山水画卷。接着写江上雨景,“七月扁舟汗雨浓”。这既写出了桐江夏雨的特点,也写出了诗人冒雨前行的情景,更写出了江南烟雨的意境。
接下来写到桐江景色。“槠叶全青秋隐浦”句中的“全青”和“秋隐”两词,不仅写出了秋天的萧瑟和桐江水的碧清,更显出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而“半黯月当峰”一句,更是将诗人的情感融入景物之中,使桐江的夜色显得更加迷人。
再往下写沿途的景致。“旱气横天白似龙”,这句诗写得十分生动形象,不仅写出了干旱的天气,更通过比喻将云气比作龙,写出了云气的形态。而“来濯清风子陵庙”一句,则又回到了主题——桐江子陵庙。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敬仰之情。
最后两句写诗人抵达目的地时的心情。“豆无丹荔荐芙蓉”,意思是豆荚里没有丹荔,但用芙蓉来祭祀,这既是对古人的一种追忆,也是对自然的赞美。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既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达了他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