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说名山近上台,每凭孤梦绕崔嵬。
云从贝叶文边过,人入莲花漏里来。
大士作斋吹宿火,伏龙潜水抱轻雷。
一场残寝随钟觉,日出东方事又催。

恒思游天童未及梦或到之

听说名山近在上台,每次凭孤独梦绕崔嵬。

云从贝叶文边过,人入莲花漏里来。

大士作斋吹宿火,伏龙潜水抱轻雷。

一场残寝随钟觉,日出东方事又催。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远离尘嚣、宁静祥和的世界。诗中充满了诗意和哲理,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感悟。

首句“闻说名山近上台,每凭孤梦绕崔嵬”,诗人表达了对名山的向往之情。名山,即著名的山峰,常常代表着高峻、险峻的自然景观。诗人通过听闻名山近在眼前,便开始幻想自己登上高山,俯瞰四周的景象。这里的“每凭孤梦绕崔嵬”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梦中行走的场景,仿佛置身于一个仙境之中。

次句“云从贝叶文边过,人入莲花漏里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梦中所见到的景象。这里的“贝叶”指的是佛教经书,象征着佛教的教义和文化;“莲”则是一种出淤泥而不染的植物,象征着纯洁和高雅。这两句诗通过描绘梦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宗教信仰的追求和向往。

第三句“大士作斋吹宿火,伏龙潜水抱轻雷”,诗人继续展开描绘,将梦境中的一幕幕场景展现得更加具体。在这里,“大士”指的是佛教中的菩萨,他们常常被描绘为慈悲为怀、智慧无边的形象;“作斋”指的是进行宗教仪式,象征着修行和悟道的过程;“宿火”则是指夜晚燃烧的火焰,象征着光明和希望。这两句诗通过描绘梦境中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于修行和悟道的重视。

第四句“一场残寝随钟觉,日出东方事又催”,诗人在梦中经历了一场漫长的夜晚,直到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出现,才从梦中醒来。这里的“残寝”指的是梦中的疲惫和困顿;“钟觉”则是指听到钟声而醒的意思。这两句诗通过描绘梦境中的一幕幕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感慨和无奈。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整首诗以梦境为载体,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宗教意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感悟。诗人通过对名山、云、佛经、宿火、伏龙等元素的运用,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对于宗教信仰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诗人通过对梦境的描述,揭示了对于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感慨和无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