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非乐践危机,社稷担当合付谁。
终古天心初莫定,千年国是久方知。
汾阳旧食生前报,肃悯初刊殁后碑。
碧瓦庙檐春有力,古松挺铁两三枝。

诗句释义

1 尚书非乐:这里指的是汉朝的尚书令。尚书是古代负责文书工作的重要官职,非乐可能是指他的职务与音乐无关,或者是说他的工作性质并不涉及音乐。

  1. 践危机:践,指踩踏或经历;危机,指危险或困难的境地。这里可能是指尚书在处理国家大事时,需要面临和克服种种困难和危险。

  2. 社稷担当合付谁:社稷,指的是国家的安危和稳定;担当,指承担责任和义务。这句话可能在询问,国家安危和稳定的责任应当由谁来承担?

  3. 终古天心初莫定:终古,指永远;天心,指天命或天道;初莫定,意为最初无法确定。这句话可能在表达,国家的大计和命运,自古以来都无法得到确定和预测。

  4. 千年国是久方知:千年,指很长的时间;国是,指国家的是非和得失;久方知,意为经过很长时间才能明白。这句话可能在表达,国家的是非得失,只有经过漫长的时间才能被人们理解和接受。

  5. 汾阳旧食生前报:汾阳,可能是地名,也可能是指某位历史人物的姓氏;旧食,指过去的事情或传统的做法;生前报,意为在生前就有所回报或表现。这句话可能在表达,过去的某位人物,在他的生前就已经做出了某种贡献或表现了某种价值。

  6. 肃悯初刊殁后碑:肃悯,可能是对某位历史人物的称呼;初刊,指最初的刻印或发布;殁后碑,意为去世后的纪念性刻石。这句话可能在表达,某位历史人物在他去世后,他的事迹和贡献被刻成了纪念碑,以此来纪念他的贡献。

  7. 碧瓦庙檐春有力:碧瓦,指绿色瓦片;庙檐,指寺庙的屋檐;春有力,意为春天的气息充满了整个寺庙。这句话可能在形容寺庙的建筑风格和氛围,给人一种庄重而祥和的感觉。

  8. 古松挺铁两三枝:古松,指古老的松树;挺铁,形容松树的坚韧不屈;两三枝,可能是指数量不多的枝条。这句话可能在形容松树的生命力和坚韧,给人一种顽强不屈的印象。

    译文

    尚书(即汉朝的尚书令)并非乐在其中(意指其工作与音乐无关),面对危机必须承担起责任。
    国家大计和命运始终难以确定(意指国家的大计和命运无法预料),经过长时间才能了解真相。
    汾阳的先人生前就有回报(意指汾阳先人在其生前就有所作为),而肃悯公死后才有碑文记载(意指肃悯公在死后才被刻成墓碑)。
    碧瓦庙檐中春天的气息非常浓郁(意指春天的气息充满了整个寺庙),古松像铁一样挺拔(意指松树的坚韧不屈)。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尚书与肃悯公的生平事迹,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同时,通过对国家大计和命运、个人责任和担当的探讨,引发了读者对于历史责任、个人选择和社会命运之间的思考。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启示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