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箫来凤凰,弄玉偶箫史。
音声迭谐和,形体忽轩举。
彩云不复聚,华月照故址。
空遗千载名,流落无极止。
凤凰台
吹箫引来凤,弄玉偶箫史。
音乐和谐奏,形体忽轩举。
彩云不再聚,华月照故址。
流传无止息。
吹箫来凤凰,弄玉偶箫史。
音声迭谐和,形体忽轩举。
彩云不复聚,华月照故址。
空遗千载名,流落无极止。
凤凰台
吹箫引来凤,弄玉偶箫史。
音乐和谐奏,形体忽轩举。
彩云不再聚,华月照故址。
流传无止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审清楚题目要求,如本题“对这首诗逐句释义并赏析”,则答题时要先逐句解释诗意,然后赏析。 第一联,“一廛吾所受,三径旧曾游”,诗人以自己居处为“一廛”,而“三径”是陶渊明的故宅,他曾经在此“隐居”;这里诗人用典,既写出了诗人自己的闲适之乐,同时又表明了自己与陶渊明的相似之处
【注释】 去去青云路:去往青云之路。 盍簪:盍,同盍,通盍,何不;簪,古时束发用的簪子。盍簪,意为为什么不系好簪子再动身上路呢?表示舍不得离去。 西风游子恨:指秋天的西风吹动着游子的思乡心。 落日故人心:落日时分,夕阳西下,使人想到故乡的亲人,所以用落日故人心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报国凭三策:报答国家之策有三种,即安民、养民和牧民。三策是泛指治国的三个重要方面。 论交薄万金
【注释】 送安二:送别安二。兼简令兄仁远:同时寄信给令兄。 故人不可见,令弟早相知:老朋友不能相见,令弟早就相识了。 文采京华自,威仪伯仲推:你的才学和气度都是京城的一流人物。 云深江树黑,天远雁书迟:天边飘荡着归雁的书信,因为距离遥远而变得缓慢。 若问同袍者,悲凉比旧时:如果你问他那些一同服役的老兄弟,他们一定会感到更加凄凉,因为他们的遭遇和你一样。 【赏析】
【注释】 刘珙弟兄:指作者的朋友,即刘涣兄弟。 大兄膺就业,叔子尽能诗:大兄(即刘涣)被举荐为官,而二弟(即刘涣的弟弟)则精通诗艺。 岁月嗟长往,功名未有期:感叹时光荏苒,功业尚未成就。 自怜游泮水,空忆少年时:惭愧自己当年曾游泮水(指在学馆中读书),如今却已空怀壮志、无以实现。 【赏析】 这是一首寄给友人的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友人刘珙弟兄的怀念之情和对自己不能建功立业的遗憾。
【注】 张世清:即张志和,唐代诗人种竹已成林:指张志和辞官归隐后,在家乡种植竹子,形成了竹林。 扫叶容春笋:用扫树叶子来等待春天的笋子出土。 编篱护晚阴:用编织篱笆来遮挡傍晚的阴影。 清风如有意:形容秋风的凉爽就像有意识一样。 明月本无心:比喻月亮本身没有情感,只是静静地照耀着大地。 几度临轩坐:几次站在楼台栏杆上坐着。 烟消彩凤吟:形容夜晚景色美丽,如同凤凰在歌唱。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
送黄掌教 泮水官初满,临岐意黯然。 风云千里道,雨露九重天。 硕学推程颢,清才数郑虔。 愿言行莫缓,台阁正求贤。 注释: 1. 泮水官初满:泮水,指的是古代的学堂,这里代指官职刚刚被任命完毕。官初满,意味着官员刚刚开始任职。 2. 临岐意黯然:临岐,指的是在岔路口分手。黯然,形容心情低落、忧郁。 3. 风云千里道:风云,指天气变化无常,千里道,形容距离远。 4. 雨露九重天:雨露,比喻恩泽
领举别武林主人 领:接受。举起杯来,表示离别 武林主人:主人的别号。指作者的朋友或熟人(据《太平广记》卷四百九十五引《唐阙史》,武林主人是李贺的朋友) 别业幽栖处,攀缘及上方 别业:别业,即别墅。幽栖处:隐居之处 攀缘:攀登爬升 及:到达 上方:高处 译文:接受了杯中的酒,向朋友告别。我隐于青山绿水之间,登上了山巅 地深松叶暗,天近桂花香 地深:山高林密 松叶:松树的叶子 暗:昏暗,不明亮
【注释】 圣主:皇帝。重遐荒:远在边远的荒服之地。夕郎:指王给事,王给事是王姓的官员的称呼,夕郎是王姓的音译。楼船:大船。瀚海:大海。冠服:官服。被:覆盖。三韩:古代对朝鲜半岛一带的称呼。八表:四方。兹:这。来王:来到国王那里。 【赏析】 这首诗写使臣出使异域,表达了诗人的自豪感和喜悦之情。诗中“楼船浮瀚海,冠服被蛮方”两句描写了使臣乘船远航的情景,“岛屿三韩近
【解析】 本诗是一首写隐者的诗。首句“绿阴清昼堂”,即以堂字点明了作者的居处;颔联“树密乌声乱,林深鹤梦幽”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美丽的自然画面,表现了隐士的闲适生活。颈联“云来疑向夕,风度欲惊秋"描写了云彩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隐者生活的向往之情。尾联“何日寻三径,相期避暑游”抒发了作者与高士相约在夏日里一起游玩的愿望。 【答案】 绿荫笼罩着清凉的白昼,山中住着位高人,在岩石山丘间结屋居住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要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诗歌情感及手法,然后分析表达效果。 第一联“记得高堂别,俄惊信息稀。”回忆过去分别时的情景,当时母亲还健在,可是如今母亲已经去世了,因此才感到意外和悲痛。“高堂”指母亲的卧室。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还记得和母亲道别的情景,可转眼间却听到母亲的消息稀少了
这首诗的内容是关于公莫舞的,下面是对每一句的分析: 1. 公莫舞,公莫舞。 - "公莫"是一种古代的敬辞,用来称呼某人或某事,这里可能是在描述一种庄重或正式的状态。 - "舞"在这里可能是指动作或者行为,但根据上下文,这里的"舞"应该是指某种仪式或者庆典活动。 2. 剑光翕赫,衣袖屡举。 - "剑光翕赫"形容剑的光芒闪烁,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 - "衣袖屡举"可能是指在进行某种仪式时
【译文】 独漉独漉,水清泥浊。 清犹可濯,浊则云涸。 鸿雁随阳,载居载翔。 不辑于行,而竞稻粱。 朱弦清琴,轸玉徽金。 逖矣同心,空此好音。 龙剑之合,精光辉熙。 试而无施,不如睽离。 寥寥旷野,以腊以春。 有来斯亲,孰知其人。 【注释】 “独漉”句:漉是古代的一种提壶取水工具,这里指独自提壶取水。漉,提。独漉独漉,水清泥浊。漉,提。清犹可濯,浊则云涸。清犹可濯,浊则云涸:清澈的水还可以用来洗涤
以下是对《淮南王篇》的逐句翻译及赏析: 1. 诗句翻译:《淮南王篇》中表达了淮南王沉迷于长生不老之术,其府中藏书充栋、方士云集的情景。描述了淮南王因追求仙丹而身体力行,甚至使用刀圭等药物,最终导致疯狂和身心俱疲。描绘了淮南王形神俱灭的状态,以及他对于世间之事的漠然态度。提到历史上关于桥山葬和轩辕黄帝飞升的故事,暗示了淮南王追求的并非真正的长生。 2. 关键词解释:淮南王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元稹。诗中描述了丁都护的墓地,以及他的遗骨如何安葬。 第一句"衣襟敛袭,明器充如",意思是丁都护的衣物被整齐地收起,用来装他的明器。这里的“衣襟”可能指的是他生前的衣服,而“敛袭”则意味着这些衣服将被整理好并妥善保存。 第二句"丁都护。",可能是对前一句的重复或强调。 第三至第七句描述的是丁都护墓穴的规模和装饰。"杞梓桐柏"可能指的是建造墓穴的木材
岁晏时气肃,寒风透帏床。 镜敛双蛾蹙,被拂孤鸳翔。 玉关路千里,不如寒夜长。 注释:岁月即将结束的时候(岁晏),气候寒冷(岁晏时气肃)。寒风透过帷帐吹到床上(寒风透帏床)。镜子中人收拢眉毛(镜敛双蛾蹙)。被子被轻轻拂开,鸳鸯被单在风中飘舞(被拂孤鸳翔)。玉门关距离家乡千里(玉关路千里)。但比起漫长的夜晚来说(不如寒夜长)更值得珍惜。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子夜四时歌》中的第四首《冬歌》
【注释】 1. 捣衣:即“捣衣曲”,是古代民间流行的一首曲调,用来表现妇女捣衣的情景。出虚榭:指走出空旷的楼阁。西楼:在长安城西边,指高楼。停杵:把槌子停下来,指停下捣衣的工作。登:登上。 2. 月色烂如昼(yǒu):形容月光皎洁明亮。烂:同“朗”。 3. 千山:指众多的山峰。今夜秋:指今晚秋天。 4. 游子:指在外作官的人。不顾返:不回还,即不回家。 5. 时节:时令,节候。空:徒然,白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