淼淼吴江津,悠悠越溪渚。
南风递荷香,洄溯三百里。
不见荡舟人,难随采莲女。
”`
子夜四时歌 其二 夏歌
淼淼吴江津,悠悠越溪渚。
南风递荷香,洄溯三百里。
不见荡舟人,难随采莲女。
此诗是南北朝诗人萧衍的《子夜四时歌》中的一首。全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日吴江、越溪的美景以及人们在自然中的生活情景,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情画卷。以下是对该诗的逐句解析:
诗句一:“淼淼吴江津,悠悠越溪渚。”
翻译:波光粼粼的吴江河流和悠悠流淌的越溪水边。
注释:这里的“淼淼”形容江水波光粼粼,如同细沙般闪耀;“吴江”指的是苏州的一条著名河流;“越溪”是越州附近的一条小溪。
赏析:通过描绘吴江和越溪的美景,营造出宁静而和谐的自然景象,为下文的抒情做铺垫。
诗句二:“南风递荷香,洄溯三百里。”
翻译:南风吹过,荷花散发出阵阵香气,沿着江岸回溯三百里。
注释:这里的“南风”指夏季的和煦微风;“递荷香”形容荷花随风飘散的香气;“洄溯三百里”意味着香气传得很远,覆盖了很长的距离。
赏析:通过描绘荷花香气的传播,表达了夏天的美好与生机。
诗句三:“不见荡舟人,难随采莲女。”
翻译:看不到划船的人,难以跟随采莲的女子。
注释:这里的“荡舟”指的是在江上划船;“采莲女”指的是在湖上采莲的姑娘。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夏日劳作生活的艰辛与孤独,同时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子夜四时歌 其二 夏歌》以其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热爱。通过对夏日吴江、越溪等美景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情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