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生二十年,始解访同族。
缅想姑祖亲,悲喜相交属。
如何百年内,情好复断续。
登堂思高曾,入门拜伯叔。
弟妹相惊呼,问是几世服。
源远末益分,膏泽犹未沐。
倾家出相见,喜气溢肠腹。
场头禾黍登,牖中酒醴熟。
端不为盘餐,聊以慰情曲。
我本季世孙,今当远行役。
生年能几何,欢会宁可复。
同姓古所敦,去去勿尘俗。
感激忠孝心,因之以相告。

《夜宿斗门与朱氏原兼呈再从叔》:予生二十年,始解访同族。

缅想姑祖亲,悲喜相交属。

如何百年内,情好复断续。

登堂思高曾,入门拜伯叔。

弟妹相惊呼,问是几世服。

源远末益分,膏泽犹未沐。

倾家出相见,喜气溢肠腹。

场头禾黍登,牖中酒醴熟。

端不为盘餐,聊以慰情曲。

我本季世孙,今当远行役。

生年能几何,欢会宁可复。

同姓古所敦,去去勿尘俗。

感激忠孝心,因之以相告。

注释:

夜宿斗门与朱氏原,兼呈再从叔:在夜晚住宿于斗门和朱家原,同时向再从叔致意。

予生二十年,始解访同族:我活了二十年,才开始懂得拜访同宗族的人。

缅想姑祖亲,悲喜相交属:怀念祖父、祖母,悲伤喜悦交织在一起。

如何百年内,情好复断续:在百年之内,感情又断断续续。

登堂思高曾,入门拜伯叔:登上高堂思念高祖先,走进大门拜见伯叔公婆。

弟妹相惊呼,问是几世服:弟弟妹妹互相呼唤问是谁的后代。

源远末益分,膏泽犹未沐:源头很远,子孙没有沐浴在恩泽之中。

倾家出相见,喜气溢肠腹:不惜耗尽家产出来相见,满心欢喜洋溢在肠子和肚子里。

场头禾黍登,牖中酒醴熟:田野上的禾黍已经成熟,屋里的酒酿也酿造好了。

端不为盘餐,聊以慰情曲:端上饭菜不是为了一顿饱饭,只是用来安慰心中的苦楚。

我本季世孙,今当远行役:我本是季代的孙子,现在要远离家乡去服役。

生年能几何,欢会宁可复:人生有多少年呢?欢乐的日子还能回来吗?

同姓古所敦,去去勿尘俗:我们都是同姓,自古以来都重视这一点,不要被世俗污染。

感激忠孝心,因之以相告:怀着对忠诚和孝顺的敬意,因此把这种情感告诉你们。

赏析:

此诗为作者游历途中所作。诗人在旅途中夜宿于朱家原,即景生情,抒写了自己对同宗晚辈的关怀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首联起笔不凡,“二十”二字,点出时间,表明诗人已到弱冠之年。“始解”,说明此前一直未能了解族人的情况。“访同族”,则表示今后将尽力去了解族人。这两句看似寻常,实则暗藏深意。“二十年”,既写出诗人在外漂泊的时间之长,也暗示他在外生活之艰辛;“始解”,则表示诗人此时对族人的了解尚少;“始解访同族”,则表示诗人今后将更加努力去了解族人。这两句看似寻常,实则暗藏深意。诗人通过自己的身世经历,表达了对家人的深深眷恋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奈之感。

颔联“缅想姑祖亲,悲喜相交属”,诗人回忆起与姑祖父、祖母的亲情,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悲伤。这种情感既源于亲人的关爱,也源于自己对家族的责任感。然而,在漫长的岁月中,亲人之间的亲情却变得越来越淡薄,这让人感到无比的痛苦。诗人通过对这种情感的体验,表达了对家族的深深眷恋之情。

颈联“如何百年内,情好复断续”、“登堂思高曾”。诗人感叹自己生活在短短一百年的时间里,亲情却变得支离破碎。这种感慨不仅来自个人的经历,也来自对整个家族的观察和思考。诗人通过这些诗句,表达了对家族的深深眷恋之情,同时也对家族的现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

尾联“同姓古所敦,去去勿尘俗”、“感激忠孝心,因之以相告”。诗人强调同姓的重要性,并表达了对忠孝精神的赞美和敬仰。这种情感既是对家族传统的尊重,也是对个人品德的追求。诗人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唤起族人对家族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整首诗通过诗人自身的经历和感受,表达了对家族的深深眷恋之情,同时也对家族的现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同时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和文化财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