霄汉谁能问布衣,招寻偶复此相依。
溪山待老嗟行迈,名禄关心悟昨非。
树密林猿当径下,春闲江鸟向人飞。
舟经浩荡行将没,家入苍茫晚未归。
满地荒烟迷蔓岭,乱峰寒日照柴扉。
望穷尽处情兼远,坐到忘言思转微。
幽事独怜西涧草,清狂不种北山薇。
只应李愿归盘谷,人物于今一笑稀。
题画八韵
【注释】
霄汉:指天空。谁能:如何能问。布衣:平民百姓。招寻:寻找。偶:偶尔,偶然。相依:相互依靠。溪山:指山间清流。待老:将至老年。嗟:叹词,表示感叹。行迈:行走。名禄:名声和俸禄,指世俗荣华富贵。悟昨非:明白过去的错误。树密林猿:树林里猿猴众多。径下:顺着小径而下。春闲:春天悠闲。江鸟:长江边上的鸟儿。向人飞:朝着行人飞。舟经:船经过。浩荡:水流浩大的样子。家入:进入家门。苍茫:苍老迷茫。晚未归:傍晚还没回家。荒烟:指荒废的山林。迷蔓岭:迷失在蔓山之中。乱峰:杂乱的山峰。寒日:寒冷的阳光。柴扉:用柴草编成的门框。望穷处:眺望尽头。情兼远:感情深远。坐到忘言:坐得忘了言语。思转微:思绪变得微妙。幽事:深幽的事情。独怜:独自怜爱。西涧草:西面山涧中的野草。西涧:山涧,此处泛指山间。清狂不种北山薇:清高狂放而不种南面的植物(北山薇,即南边的薇)。只应:只是应该。李愿:指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盘谷:陶潜所居,位于庐山附近。人物:指陶潜。于今:到现在。笑稀:觉得稀少、少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自然景色的画面,同时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之情。全诗意境优美,情感深沉,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与追求。
首两句“霄汉谁能问布衣,招寻偶复此相依”,诗人以宏大的视角展现了自己的渺小与平凡,表达了对普通人生活的珍视。这里的“霄汉”指的是天空,象征着无限的可能性和广阔的视野;“布衣”则代表了平民百姓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普通人生活的关注和尊重。而“招寻偶复此相依”则揭示了诗人在生活中寻找到归属感和安宁的情感体验。
第三句“溪山待老嗟行迈”,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自己对时间的感慨。这里的“溪山”指的是山水之间的景致,而“待老”则暗示了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诗人感叹自己在岁月的长河中逐渐衰老,同时也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感慨。
接下来的诗句继续描绘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名禄关心悟昨非”,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利的追求和思考,以及对过去的反思与超越。这里既有对世俗荣华富贵的感慨,也有对过去错误的反省和警醒。
接下来四句则是对自然景色的进一步描绘:“树密林猿当径下,春闲江鸟向人飞”,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生机。树木茂密,猿猴栖息其间;江边鸟儿自由自在地飞翔,一切都显得宁静而和谐。这些自然景象给诗人带来了愉悦和宁静的感觉,使他忘却了世俗的烦恼和忧虑。
最后五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舟经浩荡行将没,家入苍茫晚未归”,诗人乘坐着大船穿越浩瀚的江河,虽然即将消失在远方,但心中却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向往。而当他回到家中时,却发现天色已晚,无法立即归来,这让他感受到了时光匆匆、人生短暂的感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之情,以及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与追求。它不仅展示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敏锐的观察力,也传递了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