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列词人笔,名闻壮士冠。
全才不全貌,莫作野鸡看。
【注释】
- 傅希兑:字希亮,唐代诗人。翎(líng)毛四首:即《咏鹖冠》。鹖冠:鹖(jiàn)鸟的羽毛制成的帽子,古人用以象征志向高远、不屈不挠的精神。
- 赞列词人笔:赞,赞美,评论;列,列举;词人,这里指文人墨客们对诗句的评价。
- 名闻壮士冠:壮士,有抱负的勇士;冠,帽子。
- 全才不全貌:才能和外貌不能等同。
- 莫作野鸡看:不要将他们与普通的动物混为一谈。
【赏析】
这是一首题咏鹖(huī)冠的七言诗。诗的前两句赞美了词人们对这种精神象征物的高度赞扬,后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那些只重外貌而忽视内在才能的人的批判。
诗的开头两句,“赞列词人笔,名闻壮士冠”,是赞誉词人们对这种精神象征物的高度评价。赞列词人笔,是指词人们赞美这种精神的象征物。名闻壮士冠,是指这种精神的象征物在壮士之间广为传颂。这里的“名”指的是名声,“闻”指的是流传。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词人们赞美这种精神象征物,这种精神象征物在壮士之间广为传颂。
“全才不全貌”,这句诗的意思是说,真正的人才并不是仅仅外表看起来完美无缺,而是具有全面的才华,而不是只有一方面的才华。这里的“全才”指的是真正的人才,“不全貌”指的是外表看起来完美无缺,但内心可能并不完美。这句话是对那些只注重外表而忽视内在才能的人的批判,意思是说,真正的人才并不是仅仅外表看起来完美无缺,而是具有全面的才华。
“莫作野鸡看”,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不要将他们与普通的动物混为一谈。这里的“野鸡”指的是没有受过训练的动物,比喻那些没有真正才能的人。这里的“莫”指的是不要,“作”指的是当作,“野鸡”指的是没有受过训练的动物。这句话是对那些只注重外表而忽视内在才能的人的批判,意思是说,不要将他们与普通的动物混为一谈。
整首诗通过对词人对这种精神象征物的评价,以及对那些只注重外表而忽视内在才能的人的批判,表达了作者对真正的人才的赞赏和对那些只注重外表而忽视内在才能的人的批判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