茆屋幽深草树中,早来心迹暮还同。
锥毛有铁词峰隐,灯壁无邻眼照空。
桂殿秋香天外月,龙门春涨海边风。
惟应诗画消长日,惭负赓歌作绘功。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茅屋深藏草树中,早来心迹暮还同。
锥形的毛笔像铁一样锋利,灯壁无邻眼照空。
桂宫里的秋香飘到天外,龙门春涨海边起风。
只有诗和画消长日,惭愧辜负了作画功夫。
注释:
- 茆(mào):指茅屋,一种用草覆盖的屋顶。
- 锥毛:用来形容毛笔尖锐如锥。
- 铁词峰隐:形容词锋锐利,如同山峰一般。
- 灯壁:指油灯或蜡烛等照明物。
- 桂殿秋香:用来形容桂花散发出的香气。
- 龙门春涨:用来形容春天的海潮上涨。
- 惟应:只是应该。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绘一幅画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考。诗人通过对画中人物、动物、景物的描写,展现了画中的意境和韵味,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艺术创作的感受和认识。
首句“茆屋幽深草树中”,描述了画中的茅屋位于幽深的草树之中,营造出了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这种描写不仅展现了画中环境的特点,也为下文的创作提供了基础。
第二句“早来心迹暮还同”,则进一步揭示了画中人物的心迹和情感。诗人通过“早”和“暮”两个时间点,描绘出人物在不同时间段的内心感受,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追求。同时,“同”字也强调了画中人物之间的情感共鸣和相互联系。
接下来的三句则进一步展开了对画中细节的描述。第三句“锥毛有铁词峰隐”,通过“锥毛”和“铁词峰”这两个关键词,形象地描绘出了毛笔锋利如锥的特点和词锋锐利如同山峰一般的形象。这种描述不仅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和立体感,也为后续的绘画创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第四句“灯壁无邻眼照空”,则是通过对灯光的描写,表达了画中人物孤独无助的情感状态。这里的“无邻”和“眼照空”两个词语,既形象地描绘了灯光照亮的范围,也暗示了人物内心的空虚和寂寞。这种描写使得画面充满了诗意和情感色彩。
第五句“桂殿秋香天外月”,则是通过对桂花和秋月的描绘,营造了一种浪漫而优美的氛围。这里的“桂殿”和“秋香”两个词语,既形象地描绘了桂花的美丽和香气,也暗示了秋天的浪漫和温馨。这种描写使得画面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第六句“龙门春涨海边风”,则是通过对大海和春潮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壮观而宏大的氛围。这里的“龙门”和“春涨”两个词语,既形象地描绘了大海的壮丽和春潮的涌动,也暗示了大自然的力量和活力。这种描写使得画面充满了动态美和动感。
最后两句“惟应诗画消长日,惭负赓歌作绘功”则是诗人对绘画创作的总结和反思。这里的“诗画”和“赓歌作绘功”三个词语,分别代表了诗歌、绘画和绘画创作的能力。诗人通过这两句话表达了他对绘画创作的热爱和投入,同时也表达了对自己在绘画创作上存在的不足和遗憾。这种总结和反思使得诗歌更加深刻和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