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阴徂暑简书忙,偶趁祥曦上省堂。
好酒一尊琴数弄,人间真有马丹阳。
注释:海阳的炎热天气让人感到烦躁,我忙于处理公务。偶然间,太阳的光芒照到了省堂,我趁机去拜访了同乡。我非常喜欢喝酒,一壶好酒配上几根琴弦,弹来弹去,真是令人陶醉。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诗人在炎热的夏天里,偶遇同乡并饮酒弹琴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感受和行为,展现了与同乡之间的亲密关系和共同的乐趣。同时,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海阴徂暑简书忙,偶趁祥曦上省堂。
好酒一尊琴数弄,人间真有马丹阳。
注释:海阳的炎热天气让人感到烦躁,我忙于处理公务。偶然间,太阳的光芒照到了省堂,我趁机去拜访了同乡。我非常喜欢喝酒,一壶好酒配上几根琴弦,弹来弹去,真是令人陶醉。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诗人在炎热的夏天里,偶遇同乡并饮酒弹琴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感受和行为,展现了与同乡之间的亲密关系和共同的乐趣。同时,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注释】 晓发:清晨出发。开建:地名,在今江西上饶县。 薄:迫近,临近。归袂:指归途的衣袖。拂云汀:指云雾缭绕的江中汀洲。 主客:主人与客人。编氓户:编著户籍的平民百姓。玄纁:古代祭祀用的黑色丝带。众鸟翎:指各种羽毛。 兴:兴起,兴起之念。添:增添。喜脱:喜欢摆脱掉。簿书:文书、簿册。仍:仍然。奸蠹:奸邪蛀虫。剔:清除。残樽:空酒壶。愧:惭愧,感到内疚。 【赏析】 此诗写诗人清晨离开开建
贾太傅祠 贾太傅,名谊,字彦直。洛阳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后汉书》记载他“有俊才博辩”,曾为曹操主簿。建安初(196-205),袁绍与曹操争夺北方霸权,贾谊以主簿身份随曹操南征,因功迁为执金吾。曹操死后,受遗诏辅政,任丞相、录尚书事,封爵西平县侯,食邑三千户。曹丕代汉后,进位相国,封魏公,加九锡。文帝时,徙封梁国,食邑六百户,加侍中,行三司事。曹芳时,改封陈留郡公
【注释】 重过封川:重游封川,即回到封川。封川:地名,在今湖北宜都县南。 伐竹声犹在,悬车敛暝川。伐竹:指砍伐竹子制作车轮,以备老人需要时使用。 悬车:指将车子悬挂起来,表示不再乘用。敛暝川:指天黑下来。暝:昏暗,天黑。 驿阴孤艇系,天际一人旋。驿阴:指驿站附近。 天涯:指远方。一人旋:一个人回来。 摇落嗟何及,疮痍奈未痊。摇落:草木凋零。 疮痍:创伤,比喻疾病。奈:无奈。 寒宵颇幽事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 我们对每一句进行逐句释义: 1. 晨起梳头罢,孤舟任稳栖:早上起床洗完头后,独自一人乘坐着安稳的小船。这里“梳头”可能是比喻清晨的景象或心情;而“孤舟”则描绘了诗人独自在江上的情景。 2. 野蕉寒叶净,溪竹露梢低:远处的野蕉树叶因寒冷而更加清新,溪边的竹子因为露水而显得更加矮小
注释: 旧葛未全破,江船暑更登。 滩清堪数石,鱼瘦忍张罾。 老眼空眉睫,苍头讵股肱。 故园虽咫尺,山月望中升。 翻译: 旧的葛布尚未完全磨破,江船在炎热的夏天还要登上。 河滩清澈可以数到石头,鱼儿消瘦忍受着张开网捕。 年迈的眼中只有空空的眉毛和睫毛,老仆人哪里能成为我的左右臂? 故乡虽然离得很近,但在山中月亮升起时只能远望。 赏析: 首联两句写出了诗人在炎炎夏日仍要乘船出航的情景
诗句释义 - 杨子罹谗网: 此句意指诗人(杨子)遭受到了谗言的困扰。 - 南台幸有公: 幸有指的是幸好还有这样的人,这里特指的是大参(官职名),即杨志仁担任的南宁知府。 - 抗章申救力: 抗章是指上奏或提出抗议,申救表示为某事请求帮助或保护。这里的“救”可能指营救被诬陷的人。 - 腐竖拙谋空: 腐竖指的是无能之人,拙谋则意味着没有成功的计谋,空表示徒劳无功。 - 樽酒昆崙北: 樽酒指的是美酒
【注释】: 倦:劳累。 借:依靠。 跻攀:攀登。 俯复兴:俯瞰而返归。 太虚:佛教语,指宇宙或虚空。 扪:触。 黄道:古代以二十八星宿中的黄道星作为四季的标志,这里泛指天体运行的轨道。 趿云登:意谓脚踏云而行。 禅定:禅宗修习的专称。灯:佛前供灯,亦为僧俗施舍的施食之属。 誊:抄写。 戒心操己切:戒心,即佛教戒律之心;操,持守。己切,自己要严格把持。行者:僧人。恐卢能
【解析】 此诗作于作者被贬黄州时。首联写自己因事获罪,而“公”却能善事,使诗人感到意外。“旧闻”句,是说以前听说你善于侍奉,近日却大相乖离。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愤懑之情。颔联写自己虽已年老体衰,但精神尚好,高枕而卧。颈联写自己虽然困倦,但并不懒于下楼迎客。末联写自己喜欢在亭子中静坐,享受山中的宁静,真成了隐居之斋。 【答案】 译文: 从前听说你很会招待客人,近来你却不那样了。 我虽然疲倦
注释: 客人驱车长途跋涉,登上船就像回到了家。 静坐不动,穿着袜子,安睡做梦,思绪飘荡,难以尽述。 藤蔓竹子,临清流的沙石,白鹭群集其中。 心中的忧愁难以尽述,才疏学浅,感到自愧不已。 赏析: 这是袁河舟中二首的第一首,描绘了一个久经奔波、疲惫不堪的人,登舟后如回家般安逸的场景。诗人通过描绘登舟后的种种感受,表达了他对旅途劳顿的无奈和对家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诗句】 别瓮收江色,君哉古庙边。 乾坤疑有外,宾从觉无前。 帝业丹书隘,民居蔀屋连。 九韶如眼在,今古本同天。 【译文】 我收起了这瓮中的江水,您啊就在那古庙的旁边。 天地似乎与外界隔绝,您的宾客们觉得他们并不比前人逊色。 帝王的事业用丹书记载,但百姓的生活却与那些被剥削的民众相似。 《九韶》的乐章就像眼睛一样明亮,今天和古代都是上天所赐之物。 【注释】 1. 别瓮收江色
注释: 将:把,用。案牍:古代公文、书信等的统称;也指官府文书。委:抛弃,放下。尘:尘埃。半醉:饮酒至半醉时。鼾鼾:打呼噜的声音。一觉回:睡一觉就回来了。我:作者自指,即“吾”。白云:这里指代“玉人”,即美女。应:愿意。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首句“都将案牍委尘埃”是写友人归去之后,自己独处于空室之中。第二句“半醉鼾鼾一觉回”则是写友人离开后自己因寂寞无聊而借酒浇愁,在酒醉中酣然入睡的情景
【注释】 莫言天道窈难窥:莫说天道高深难以探究。 事势阽危辄可推:形势危急时可以推卸责任。 扈(hu)跸使公军土木:随天子巡幸,使您在土木工程中指挥军队。 身膏草野有谁知:身体劳累到野外无人知晓。 【赏析】 此诗作于宪宗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诗人当时任左拾遗。宪宗皇帝因服丹药中毒而死,宦官们乘机作乱,唐宪宗灵驾南行,途中命李绛主持修建山陵之事。李绛为避嫌,以“事势阽危”为借口
【注释】 万古:永远。中原:指北宋的都城东京开封,这里代指汴京。徽、钦:徽宗(赵佶)和钦宗(赵桓),北宋皇帝。怀悯不生还:怀念徽宗、钦宗被金人掳去而未能回来。拊髀(fǔ bì):拍大腿。比喻因有所期望而不得实现而徒然自叹。晋宋间:晋朝和宋朝之间。晋,指东晋;宋,指南北宋之交的南宋王朝。 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在北宋靖康二年(1227年)被罢相后所作,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
注释:衡山是荆扬地区的名胜,泰山是五岳之首。现在人们为什么都奉祀泰山呢?昭王病起后,河伯也得到了封赏。 赏析:此诗写诗人重游衡山有感而作,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人事沧桑的感慨。首句“荆扬镇岳本衡峰”点明衡山在荆州、扬州一带的重要地位,为下文的议论张目。第二句“何事人皆奉岱宗”,指出人们纷纷崇拜五岳之首——泰山,而忽视了其他四岳。第三句“病起昭王在今日,须知河伯亦蒙封”则是指昭王病起
注释:要想知道儒家学问与禅宗的区别,只要看看公私小大中的不同就可以了。 读了这些遗言的片段,就能理解佛教的教义。 赏析:这是一首赞美禅宗诗。首句“欲知儒术异禅宗”,点明主旨,说明作者要阐述的观点。次句“只在公私小大中”承上启下,指出儒家与禅宗的区别。第三句“读罢遗言三两段”表明了作者阅读禅宗经典的方法。最后一句“废书高卧便能通”,表现了作者对佛教的理解。这首诗以通俗的语言
【注释】晦翁:指朱熹,字元晦,号晦庵。曾见叹支离:曾经见过他。支离:这里指不修边幅,形容邋遢。老死禅门自不知:在禅门中老死,却不知道自己已经死去了。盖脚遮头论学业,宁忧双眼会潜窥:盖脚遮头,比喻学问浅薄;宁忧双眼会潜窥,比喻学问精深,能够洞察别人的隐秘。 译文: 晦翁曾见过他,赞叹他邋遢不堪,老死在禅门中还不知道。 他在禅门中老死,却不知道自己已经死去了。 盖脚遮头地谈论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