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火忽西流,凉飔起江沚。
萧散据匡床,脱帽仍解履。
高梧障重檐,短墙瓜葛藟。
一室无数椽,长风吹万里。
仿佛坐阴崖,来接巢居子。
旋开竹里厨,言鲙河之鲤。
南阮本不饶,留客乃如此。
旷适林中赏,逾觉贫交美。
何事慕贵游,汗流恒竟趾。
所以蹈海人,弃之如敝屣。
【注释】
大火:大火,即大火流(一种大水)的别称。
凉飔:清风。
匡床:方床。
瓜葛藟(lěi):指蔓草。
阴崖:山崖。
竹里厨:竹制的厨舍。
南阮:指南方的阮籍、阮咸兄弟。
旷适:空旷舒适。
逾(yú):通“愈”,更加。
何事慕贵游:为何羡慕豪门贵族的游乐。
蹈海人:踏海而去的人,比喻隐士。
【赏析】
此诗作于作者隐居期间,是一首写隐逸生活的诗。
开头四句,写诗人同王赡美、曹子念饮酒,在豹孙书屋中畅饮的情景。首句点明时间、地点,次句写环境气氛。“西流”二字用得十分传神,不仅说明天气炎热,而且暗示着时序已至夏末秋初,正是一年当中暑气最盛的时候。“凉飔”二字则与“西流”相应,渲染出一种清凉的气氛。这二句写景,不但写出了环境的热烈和酷热,而且也表现出诗人对这种热情洋溢的生活的热爱。第三、四句以萧散的笔调描写自己脱帽解履、倚枕高卧的情景。“萧散”二字概括全篇,既点明了主人公的心情,也写出他那种不拘礼法、任情自然的豪放性格。“据匡床”,表明诗人在匡床之上安睡;“脱帽仍解履”,表明诗人睡觉时不戴帽子也不脱鞋,充分显示出他随随便便、无拘无束的态度。这两句诗写得极为简洁而又富有韵味,它把诗人那种悠然自得、潇洒自如的形象描绘出来了。
接下来四句,诗人从室内转到室外,写了自己在高大的梧桐树荫下乘凉,又到长满藤萝的短墙边去观赏风景的情况。前两句先写树木:“高梧障重檐”,说明所处位置很高,可以俯瞰四周,“短墙上瓜葛藟”,说明所处位置很低,但藤萝缠绕得很密,因此虽然低矮却很坚固可靠。后两句写景物,“一室无数椽”,说明所处房屋虽小而结构紧凑;“万里长风吹”,说明周围环境十分空旷。这两句诗写得很有气势,给人以雄伟开阔之感。
最后六句,写诗人在林中欣赏美景,并品尝河鲤之美味。“仿佛坐阴崖”,表明是在山间幽静之处,“来接巢居子”,说明有巢居者在此相会。“旋开竹里厨”,表明是在山林之中,“言鲙河之鲤”,说明有鲤鱼可供品尝。以上八句写景,既写出了诗人在林间石上、树下溪旁闲散自在的愉快心境,也反映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结尾六句,是全诗的重点。诗人在山中游览之后,心情舒畅,精神愉快,于是回到自己的居室中。这里诗人没有直接说自己心情如何,而是说:“南阮本不饶,留客乃如此。”原来南阮氏兄弟并不怎么欢迎客人,可是今天客人却受到了优待,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因为主人在山上找到了许多河鲤。这两句诗表面看来似乎是说客人受到主人优待的原因是为了吃到了美味的河鲤,实际上却是在说诗人得到客人的原因是因为主人为他准备了丰盛的宴席。这样,诗人在表面上似乎谦虚地表示自己并没有什么可夸耀之处,实际上却是在强调自己得到了客人,突出自己与客人之间的关系亲密,表现了主人的热情好客。
尾联两句,诗人进一步强调了自己与客人之间的友谊。他说:“旷适林中赏,逾觉贫交美。”意思是说,由于这次偶然的机会,使他结识了许多志趣相同的朋友,因此感到非常高兴;同时也觉得自己虽然贫穷,但是有这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就够幸福的了。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这首诗是一首写隐逸生活的诗,通过写诗人与朋友相聚饮酒、共餐河鲤等情景,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全诗风格自然清新,意境优美恬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