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遍室人谪,深知王事敦。
啼门儿索饭,执爨妇无裈。
焚却玉堂草,归从金马门。
宦囊何所似,惟见管城髡。
【注释】
已遍室人谪:已经遍体鳞伤被贬了。
深知王事敦:深深地知道君王的政务繁重。
啼门儿索饭:哭着喊着要饭。
执爨(cuàn)妇无裈(kūn):烧火做饭的妇人没有裤子。
玉堂草:指朝廷里的官位。
归从金马门:回到金马门,即京城洛阳。
宦囊何所似:宦囊,官职俸禄。
惟见管城髡:看见自己头上只有一丛蓬草。
【赏析】
《归兴诗》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作品。此诗写诗人在长安任太常博士时被贬谪的情景。前四句写诗人因直言进谏,得罪当朝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深感责任重大;五、六句写家中贫寒,妻子儿女挨饿受冻,而自己只能空对家人,无法照顾他们;七、八句写诗人离开长安,重返洛阳老家,但宦囊羞涩,身无长物,只看见头发上蓬蓬松松的一根青丝。全诗通过诗人的遭遇,反映了封建社会下层官吏的生活处境与内心矛盾,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及怀才不遇的感慨。
全诗共八句,前三句都是写诗人的遭遇,中间三句写诗人的家庭生活,最后两句写诗人的宦途失意,以“归从金马门”作结。
首联“已遍室人谪”,开门见山,点明主题,直抒胸臆,交代了诗人的遭遇。“已遍室人谪”一句,意思是说,我已经被贬斥到家门之外去了。这一句中“已”字和“遍”字,突出地表明了诗人被贬之重。一个“遍”字,既写出了诗人被贬的多次,也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极度悲愤不平,同时也暗示出诗人被贬的原因。
颔联“深知王事敦”,“谙”,通晓,了解。“谙”,同“深”。这句的意思是,我深深懂得君王的政务是十分繁重的。这里,作者以“深知”二字开头,表明自己对君王政务的了解之深,从而表现出自己的忠心耿耿。
诗人并没有因为自己能够熟悉君王政务而感到庆幸。相反,他感到更加沉重、痛苦,因为他知道自己犯了错误。因此,接下来,诗人便直接描写了自己被贬后的家庭情况。颈联“啼门儿索饭”,“啼门儿”指的是孩子哭诉要饭,这里比喻了诗人被贬之后家中贫困的情况;“索饭”则是要饭的意思。这句的意思是,哭着叫着要饭。这一句,一方面表现了一个家庭的穷困潦倒,另一方面又表现了诗人被贬后的无奈心情。而“执爨妇无裈”(执爨妇,指烧火做饭的妇女),这句的意思是,烧火做饭的妇女没有裤子。这一句进一步渲染了家庭穷困的惨状。
尾联“焚却玉堂草,归从金马门”,则直接描写了诗人被贬后的心情。“焚却玉堂草”中的“玉堂草”,指的是朝廷里的官位。这句的意思是说,烧掉了那根玉堂草。这一句,一方面表现了诗人被贬后心情的凄凉,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仕途坎坷的无奈。“归从金马门”中的“金马门”,是指洛阳东市的一个城门。这句的意思是说,我要回到洛阳去,但是,我的官职已经没有了,只剩下一头白发而已。这一句既是诗人被贬后心情的一种反映,又是诗人对自己前途的无可奈何的表现。
这首诗虽然只是短短的八句,但却深刻地反映了诗人被贬后的内心世界。它既有着深刻的思想意义,又有较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