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丛犹困斗,鸭绿亦论功。
不是天亡敌,其如圣侧躬。
谋惭间肉食,颂欲赋车攻。
已矣勿复道,归从洗耳翁。

【注释】

  1. 蚕丛:古代蜀国的地名,这里指代蜀国。
  2. 困斗:困顿战斗,形容处境艰难。
  3. 论功(yùn gōng):评定功劳。
  4. 不是天亡敌:意思是说,不是天命要灭亡敌人。
  5. 其如圣侧躬:意思是说,如果圣明的君主能够反省自己的过错。
  6. 间:挑拨离间。
  7. 颂:歌颂,这里指代诗篇。
  8. 赋车攻:创作诗歌。
  9. 已矣(yǐ ěr)勿复道:罢了,不必再谈这件事了。
  10. 归从洗耳翁:追随那些清高隐士。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当时,唐朝政治黑暗,宦官当权,朝政腐败,国家衰败,人民疾苦。杜甫对此深感忧虑,写下了这首《归兴》来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蚕丛犹困斗,鸭绿亦论功”。诗人首先描绘了一幅蜀国战乱的画面。虽然蜀国已经陷落,但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希望。他相信,只要坚持斗争,总有一天能够取得胜利。同时,他也在暗示,即使敌人暂时取得了一些成就,也不能轻易地认为他们是不可战胜的。

“不是天亡敌,其如圣侧躬。”诗人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敌人的失败并不是因为天命要消灭他们,而是因为他们自己犯了错误。只有那些有远见、能够反省自己的过错的人才能够战胜敌人。

诗人转向了诗歌的创作:“谋惭间肉食,颂欲赋车攻。”诗人在这里提到了自己创作的诗歌,表达了自己对于诗歌创作的热爱。他认为,诗歌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应该被人们所欣赏和传颂。

诗人并不满足于自己所取得的成就,他想要更进一步:“已矣勿复道,归从洗耳翁。”他告诫世人,不要再谈论这些烦人的事情了,应该追求那些清高隐士的生活方式。

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表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社会的不满。同时,它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一些特点,如宦官专权、朝政腐败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