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天应不老,此物与年长。
共染六朝绣,业飘千祀香。
蛇龙藏郁律,风雨起苍凉。
安得携书至,萧萧日坐傍。
【注释】
太清观柏:指柏树。太清,即太清宫,位于南京鸡鸣山麓,唐时名“天阙观”,宋真宗改名为“太清宫”。柏树在太清观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
地天应不老:柏树生长于地,长于天,故称地天,柏树生长旺盛,故称应不老。
业飘千祀香:柏树的香气飘荡了千余年仍不消散。
蛇龙藏郁律:柏树枝条盘曲如蛇龙。
风雨起苍凉:天气阴雨,气候寒冷。
安得携书至:如何能够将书带到这里来呢?
萧萧日坐傍:在萧瑟的风声中坐在旁边读书。
【赏析】
《太清观柏》是唐朝著名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咏物诗。全诗四句,前两句写柏树的生长环境与悠久历史;中间两句以“业飘”和“风雨”比喻柏树的坚韧不拔;后两句借书香、风声衬托柏树的高洁品格。整首诗意境高远,格调清新,富有哲理性。
首联写柏树生长的环境与悠久历史。“地天应不老”一句,既点出柏树生在大地之上,又暗喻其生命力之强盛,可谓“地天应不老”。这一句中的“应”字用得很传神,表明柏树与天地同寿,永葆青春。“此物与年长”一句,则直接描写柏树的长寿特质。
颔联写柏树的坚韧品质及其香气。“共染六朝绣”句中,“六朝”代指古都金陵(今南京)。六朝时期,金陵一带的刺绣艺术十分发达,而柏树却以其苍劲挺拔的姿态,成为这片土地的象征。“业飙千祀香”一句,则是从香气的角度描绘柏树的持久魅力。这里的“业飚”一词,既含有“事业”“业绩”之意,又隐含“风气”、“风尚”的意味,暗示柏树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
颈联通过“蛇龙”与“郁律”两个意象,进一步描绘柏树的风姿。“蛇龙藏郁律”一句,既形容柏树枝干盘曲盘旋如蛇龙般优美,又隐喻其内在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使得它在风雨交加的日子里,依然能保持坚韧不屈的品质。“风雨起苍凉”一句,则直接描绘了恶劣天气对柏树的影响。这里的“苍凉”一词,既有大自然的荒凉之意,又有岁月沧桑之感,暗示着柏树历经风雨洗礼,依然傲骨铮铮。
尾联以“安得携书至”一语,表达了自己对于与志同道合者相聚一堂的向往之情。这里的“萧萧日坐傍”一句,既是对柏树萧瑟风声的拟人化描述,又是对自身孤独心境的一种抒发。最后一句“安得携书至”则直抒胸臆,表达出渴望与志同道合者共同探讨学问、交流心得的愿望。这一愿望既体现了诗人对于学术追求的执着,也展现了他对于理想友谊的珍视。
这首咏物诗通过对太清观柏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气质与品格。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相结合,通过对柏树的赞美,寄寓了自己的理想抱负与人生感慨。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含蓄,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