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里逍遥又一年,风光何处不堪怜。
鸣禽应谷声逾碎,露菊侵阶影自圆。
无病有时看碧水,多情终日卧苍烟。
斜阳牧笛从吾意,漉酒呼邻兴渺然。

独坐

梓里逍遥又一年,风光何处不堪怜。

鸣禽应谷声逾碎,露菊侵阶影自圆。

译文:

独自坐着,悠闲地度过了一年的岁月,不知何处的风光让人感到无比的伤感和惋惜。

鸟儿在山谷中鸣叫,声音越传越远,仿佛破碎了一般,而露水打湿的菊花,影子映照在台阶上,显得那么完整而明亮。

没有疾病的时候我常常看着清澈的河水,整天躺在烟雾缭绕的山间,心情舒畅。

斜阳下牧童吹着短笛,那曲调似乎与我心意相投,于是我邀请邻居一起饮酒,兴致盎然。

赏析:

这首诗以“独坐”为题,描绘了一个诗人在春天独自坐在家中的情景。诗中的“梓里”指的是家乡,而“逍遥又一年”则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思念之情。接下来,诗人通过描写周围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慨和孤独感。

诗的前两句描述了诗人与自然景物的互动,以及这些互动给他带来的心情变化。诗人坐在家中,看着窗外的风景,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情感。他看到鸟儿在山谷中鸣叫,声音越传越远,仿佛破碎了一般,这让他感到伤感和惋惜。同时,他也注意到露水打湿的菊花,影子映照在台阶上,显得那么完整而明亮。这让他不禁想起了自己过去的生活,那种美好而又短暂的时光。

诗的后半部分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没有疾病的时候常常看着清澈的河水,而整个时间都躺在烟雾缭绕的山间,心情舒畅。这表现出了他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他还邀请邻居一起饮酒,兴致盎然,这表现出了他与周围人之间的友好关系。

诗以“独坐”为题,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诗人独自坐在家中,享受着宁静的时光,同时也思考着自己的人生和未来。这种生活状态让他感到满足和自在,同时也让他更加珍惜与家人和朋友之间的相处时光。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个人感受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生活的态度。它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情感变化,也表达了他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它也强调了家庭和友情的重要性,让人们更加珍视这些美好的事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