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处瑶宫敞,随山羽客栖。
云根百里路,木杪万重梯。
人语鸣虚壑,鸡声报隔溪。
桃源知不远,欲往路仍迷。
【注释】
是处:到处。瑶宫:神话中仙人居住的宫殿。
随山:顺着山势。羽客:道士。栖:栖息。
云根:云雾缭绕的山峰,指仙境。
木杪(miǎo):树梢,指人间。万重梯:形容山路曲折险峻。
人语:人声。虚壑(hè):深空无底的山谷。
鸡声:鸡啼报晓的声音。隔溪:隔着山溪。
桃源:传说中的理想境界,即世外桃源。远:距离遥远。迷:迷失方向。
【赏析】
《玉虚山行》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玉虚山游览时写的诗。此诗描写了玉虚山的自然风光和仙境,抒发了作者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向往之情。
首联写玉虚山之景。玉虚山,名出《列仙传》,传说为王子晋修炼得道之处 。“处处”,指山中四处都有仙境。诗人登山游览,处处都是神仙洞府,他的心情十分兴奋。
颔联写玉虚山的景色和登高所见。诗人沿着曲折蜿蜒的山路攀登,只见云海翻腾,云雾缭绕,宛如仙境一般。站在山顶上俯瞰四周,只见树木参天,山势陡峭,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颈联写玉虚山中的人与物以及它们所发出的声响。诗人来到山中的一处地方,看到有人正在说话,于是便停下脚步倾听他们的谈话。同时,他还听到远处传来鸡啼的声音,似乎在告诉他这个地方距离他的理想境界——桃源还很遥远。
尾联表达诗人对玉虚山之行的感受和心情。虽然诗人已经登上了玉虚山的最高峰,看到了美丽的风景,听到了动听的音乐,但是他却感到仍然无法找到通往理想境界的道路。因此,他感叹道:“桃源知不远 ,欲往路仍迷。”
这首诗通过对玉虚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之情。同时,它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繁荣和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