舣舟溪上夕阳斜,候吏相看鼓叠挝。
百雉山城今有色,半村桑柘自成家。
月移松影临飞幌,风送泉声杂暮笳。
海国瞻天春信杳,还凭驿使寄梅花。
【注释】
舣舟:系船。夕:傍晚。候吏:负责传达公文的官员。鼓叠挝(zá):用鼓声报时的鼓点。
百雉:指高大的城墙,这里比喻高大的城楼。半村:村庄。桑柘:桑树和柘树,泛指树木。自成家:独立自主。
月移:月亮移过窗影。幌(huǎng):窗户。飞幌:飘动的窗幔。暮笳(jiā):傍晚吹起的乐器。
海国:大海之中的国家,这里指边远之地。春信:春的消息。杳(yǎo):遥远。
驿使:传递书信的人。梅花:此处指寄去给陈令尹的诗。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赴岭南途中,在常山作客时写给朋友陈令尹的。首联“舣舟溪上夕阳斜,候吏相看鼓叠挝”,写诗人在常山停留之际,在江边小舟靠岸,正逢夕阳西下的时候,他看见一个差役正在敲打着报时的鼓。颔联“百雉山城今有色,半村桑柘自成家”,写诗人看到这座高耸的山城,现在已是一片红墙黄瓦,显得分外妖娆;而那半座村舍,也因绿树掩映,显得格外清新秀丽了。颈联“月移松影临飞幌,风送泉声杂暮笳”,写当夜幕降临之时,月光移过窗前,把窗幔照得斑驳陆离;一阵晚风送来泉水的声音,夹杂着黄昏时传来的笳乐之声。尾联“海国瞻天春信杳,还凭驿使寄梅花”则写由于路途遥远,春天的消息难以得知,只好依靠驿使捎去一枝梅花,聊以慰藉相思之情。全诗情景交融、意境优美,既写出了作者的羁旅之愁、怀人之情,又描绘出了边地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