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出西州道,遥见荒城陴。
荒城久芜没,楼觐空逶迤。
试问城者谁,云是阖闾儿。
范铁俾神工,霜花动寒威。
一朝按剑怒,齐越供鞭笞。
燖盟走诸侯,謦欬风云驰。
诸暨负薪人,艳艳当华姿。
酣歌上苏台,嫔御失光仪。
长夜何未央,般乐及水嬉。
霸业日以坠,决裂不复支。
属镂谢孤忠,茂苑游鹿麋。
风流如可回,千秋挹鸱夷。
【注释】
①西州:地名,即扬州,当时是南唐的东都。
②城陴(pī):城上的矮墙。
③阖闾(hélǘ)儿:传说阖闾子名光,字掩余。春秋时吴国的君主。
④范铁:冶炼金属的技术。
⑤霜花:指金属经火炼后表面出现的花纹。
⑥燖盟:烹杀。
⑦嫔御:古代称妃嫔为嫔,称女官为御。
⑧茂苑:古县名,在今江苏宜兴东北。
⑨属镂:剑名。
⑩鸱夷:古代传说中的神人。
【赏析】
这是一首怀古诗,诗人通过想象,描绘出吴国的灭亡,抒发了对亡国的历史教训和历史人物的深切怀念之情。全诗以议论为主,夹杂叙事、抒情、描写等手法。
首联写诗人从扬州出发去苏州时所见的景物。“晓出”点明时间是在清晨。“西州道”即西京道,是扬州的别称;“遥见荒城”,说明诗人是从西京道经过,远望所见到的就是一座荒芜破败的城池。“荒城”一词用得十分恰当。荒凉之极,故称荒城,而久已无人居住,所以显得格外荒凉。
颔联紧承上句,写荒城的状况。“楼觐空逶迤”,是说城墙残破,楼阁也倒塌了,只剩下一些断垣残壁,歪斜地伸向远方。“逶迤”二字写出了残破不堪的程度。“试问城者谁,云是阖闾儿”两句,是诗人的想象与推测。阖闾是吴王夫差的名字。诗人看到这座荒废的吴宫,不禁想到吴国的灭亡,就问:“这宫殿是谁建造的?”回答是:“这是吴王夫差的儿子阖闾建造的。”这里既表达了诗人对吴王阖闾的怀念,也流露出他对自己身世的感叹。
颈联写诗人在苏州所见的一些情景。“范铁俾神工”,意思是说铸造技术非常精巧,使武器锋利如神工鬼斧一般。“霜花动寒威”,形容兵器上铸成的花纹在寒冷中闪闪发光,犹如寒气逼人一般。“霜花”与“动寒威”相呼应,表现了兵器的威力之大。“一朝按剑怒,齐越供鞭笞”,意思是说一旦挥起宝剑,就要向齐国和越国报仇雪恨。这句反映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一展抱负的思想感情。
尾联又回到了开头所说的荒城废墟。“燖盟走诸侯”,“燖”是烹杀的意思,“盟”是盟誓的意思,“燖盟”就是将俘虏烹杀了事。“诸侯”指各小国或外国使节。这句的意思是说:被擒杀的俘虏被烹煮后,他们的头颅被送到各国去示众。这一句表明了吴国灭亡的原因。“诸暨负薪人”,指的是吴国一个名叫诸暨的小地方的农民,这个农民因为曾经替吴国做过一点贡献,所以没有受到惩罚。“艳艳当华姿”,意思是说这位农民长得很漂亮,有如美女一样。这句表面上是对这位农民的赞美,但实际上是讽刺了那位农民的丑恶行为。“长夜何未央,般乐及水嬉”,意思是说黑夜多么漫长啊!但是,欢乐的音乐还在演奏着,水嬉还在继续着,没有结束的意思。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统治者穷奢极欲的不满情绪。最后两句写诗人自己的感慨:“霸业日以坠,决裂不复支。”“霸业”,这里指国家大业。“日以坠”,是指国家一天天衰败下去。“决裂不复支”,意思是说国家的崩溃已经是不可挽救了。这句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心情。“属镂谢孤忠,茂苑游鹿麋”,意思是说吴王夫差自刎于属镂台,我则像一只鹿在茂苑中游玩。这两句既是对前文的总结,也是对吴亡的自我表白。
全诗以议论为主,中间穿插叙事、抒情、描写等手法,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脉络清晰,感情沉郁而又激愤,语言凝练而又生动,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