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面浮香度浅溪,水光花落夜猿啼。
行云踪迹知何处,十二峰头月正低。

【注释】

清夜游二首:指杜甫《春夜喜雨》诗中的“春夜喜雨”和“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扑面浮香度浅溪:形容香气扑鼻而来,穿过浅浅的溪水。

水光花落夜猿啼:水光反射月光,花落如雨,夜猿啼叫。

行云踪迹知何处:行云来去无踪,不知在何处。

十二峰头月正低:十二峰头上有一轮明月正慢慢落下。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草堂期间所作。诗人在夜晚散步的时候,看到溪边飘散着阵阵清香,抬头望见月亮已从天边升起,于是写下了这首五绝。

首句“扑面浮香度浅溪”,写诗人行走在溪边时,突然感到一股沁人心脾的芳香扑面而来,仿佛那芬芳能穿透薄雾,越过浅溪。这“扑面浮香”不仅让人感觉清新怡人,还透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次句“水光花落夜猿啼”,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夜色中行走时的情景。清澈的水面倒映着皎洁的月光,花儿在风中轻轻飘落。同时,夜幕下的小山间,不时可以听到猿猴的啼叫声,增添了一种静寂而神秘的氛围。这里的“水光”和“花落”都是动态的画面,与“夜猿啼”相呼应,使得整幅画面显得更加生动、立体。

第三句“行云踪迹知何处”,则是诗人对于行云的遐想。诗人似乎在思考着这些行云的来历和去向,它们在天空中自由地飘荡,不知将前往何方。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规律的探索和好奇,同时也暗示了他心中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与期待。

最后一句“十二峰头月正低”,则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点出了诗人所处的环境。此时,月亮已经缓缓地从天际升起,它的光芒洒在了山峰之上,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份宁静与祥和之感。同时,也预示着诗人即将进入一个美好的梦境之中。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同时,诗中使用了许多富有意象的词语,使得整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