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爱鲁两生,面折叔孙子。
洒然挥之去,身隐名不纪。
是时风云际,岂不愿膴仕。
大道吾所闻,曲学有深耻。
从此谢世人,聊以保厥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内容如下:

吾爱鲁两生,面折叔孙子。
洒然挥之去,身隐名不纪。
是时风云际,岂不愿膴仕。
大道吾所闻,曲学有深耻。
从此谢世人,聊以保厥美。

译文:
我喜爱鲁两生,当面斥责子路和子贡。
潇洒离去,隐居山林,名声不再被记载。
当时正值风云际会,难道不想在高位?
真正的道理我知道,那些浅薄的学问让人感到耻辱。
从此远离世俗,只为保持自己的美德。

注释:

  1. 吾爱鲁两生:这里的“鲁两生”很可能是指孔子的两个弟子——子路(仲由)和子贡(端木赐)。王之涣通过提及这两位弟子,表达了对孔子学说的喜爱与传承的愿望。
  2. 面折叔孙子:此处的“面折”意味着当面批评或反驳。“叔孙”可能指的是孔子的门徒叔孙武叔,而“子”指的是孔子的门徒子路。王之涣通过这句话,可能是在表达他对孔子及其弟子们的尊敬和赞赏。
  3. 洒然挥之去:形容王之涣洒脱离去的情景。“洒然”意为洒脱、自在;“挥之去”则暗示了离别的决心。
  4. 身隐名不纪:指王之涣选择隐退,不再追求功名利禄,其名声也不再被人记载。这里体现了王之涣对于名利看淡的人生态度。
  5. 是时风云际:当时的形势正如风云变幻一般。这一句可能是在描绘当时的政治局势或者社会氛围。
  6. 岂不愿膴仕:表示王之涣内心渴望得到重用,享受高官厚禄的生活。“膴”意为肥沃的土地,这里比喻高位。
  7. 大道吾所闻:王之涣认同并遵循真正的道理。“大道”指的是正确的道理或原则;“吾所闻”表明这是他所了解和认同的。
  8. 曲学有深耻:对于那些只追求表面学问、缺乏实质学识的人,王之涣感到羞耻。“曲学”指的是肤浅、狭隘的学问;“深耻”则是强烈的羞耻感。
  9. 从此谢世人:从那时起,王之涣决定与世隔绝,不再涉足世事。“谢”在这里有告别、退出的意思;“世人”指世俗之人。
  10. 聊以保厥美:王之涣通过隐居来保护自己的美德。“聊”意为暂且;“厥”意为他的。这句话表达了王之涣虽然选择离开官场,但依然珍视自己的品德和才能。

赏析:
这首诗是王之涣对两位孔子弟子(子路和子贡)的怀念之作。诗中的“吾爱鲁两生”直接点明了王之涣对孔子弟子的热爱与敬重。他不仅欣赏他们的智慧和才能,更钦佩他们坚持真理、勇于批评的精神。这种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极大的价值和意义。

王之涣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于名利看淡的人生态度。他认为真正的人生应该在于追求真理、保持道德品质,而非仅仅追求个人的荣华富贵。这种价值观对于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王之涣还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他在诗中指出当时的社会形势如同风云变幻一般,人们纷纷追逐名利,而忽视了真正的道理。因此,王之涣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隐居山林,远离世俗喧嚣,以此来保护和发扬自己的美德。这种生活方式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显得尤为珍贵和独特,也为后来的人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