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尽雪初晴,春回促漏声。
孤灯亲远客,一岁只残更。
律候青阳转,年随白发生。
迎新应待旦,端佩谒承明。

【注释】

除夕:农历年最后一日,古代在这一天有迎神、祭祖、饮宴等习俗。腊尽:腊月结束。雪初晴:初春的雪刚刚融化。促漏:即“更漏”,古代一种计时仪器,昼夜定时滴漏,每夜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之间间隔约两小时。孤灯亲远客:点着孤独的灯为远方的客人送行。一岁只残更:一年之中只有除夕之夜才点着残更(指旧历年末的最后一更)。律候青阳转:岁律与青阳相应转。律,古代以十二律管乐器定节令。青阳,指春季。律侯青阳转,即春天到来。年随白发生:年龄随着白发而增长。白发生,指人年老了。迎新应待旦,端佩谒承明:迎接新年应在拂晓之时,端佩,指佩戴玉佩。谒,拜见。承明,汉代宫殿名,这里借指皇帝。

【赏析】

此诗为作者除夕所作,抒写了诗人辞旧迎新的喜悦心情。

开头两句“腊尽雪初晴,春回促漏声”。“腊尽”是说腊月结束了,冬寒退去;“雪初晴”则是指雪停了,天气变暖和了。这两句写除夕之夜的景象。“春回”一句,暗用杜甫《春运》诗句:“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把时间推移到春节前夕,使时间推移的动态表现得更加形象生动。“促漏声”句,是诗人对除夕夜的特写镜头。“促漏”是古代计时的一种方法,即利用漏水来记时间,一昼夜约二十四刻。“促”字写出了时间的紧迫感;“声”指滴水声。“促漏声”既表明时近除夕,也暗示了人们的心情——盼望新的一年的到来。

三、四句“孤灯亲远客,一岁只残更”。“孤灯”是说除夕之夜家中没有其他人陪伴。因为除夕夜是辞旧迎新的时刻,家人都聚在一起欢度佳节,所以诗人说自己一个人在家守岁。“残更”是说新年的第一更还没有过去(旧历除夕夜分五更,第一更又称残更),也就是说,新年的第一更还未到来。“亲远客”即亲自送别远行的客人。这两句写除夕之夜的情景。除夕之夜亲人团聚,但又有远行者离去,所以诗人独自一人守岁,送别远行的客人。

五、六句“律候青阳转,年随白发生”。“律候青阳转”一句承接上联,写诗人在除夕之夜的所见所闻。律候青阳转,指岁律与青阳相应转而到来。“春回”一句中,前句是说时间推移到了春节前夕;后句是说春风吹遍了大地,万物复苏。这两句是说诗人在除夕之夜看到的春天即将来临的景象。这两句既是对上联的进一步说明,又为下联作铺垫。“年随白发生”,这一句紧承上联而来,是说岁月在不知不觉中流逝。这一句既是对诗人自己人生经验的概括,又是对整个人类人生经验的概括。这一句既是对上联的总结,又是对下联的总结。

七八句“迎新应待旦,端佩谒承明”。“迎新”一句承上启下,承接上联所说岁月在不知不觉中流逝,现在要迎接新春到来。“端佩”一句承上启下,承接上联所说诗人要迎接新春到来,因此要去拜访皇帝。“应”字是承接上联而来,表示必须如此。“端佩”一词出自《左传》。“端,正也”,“佩”指挂在颈上的饰物。《周礼·春官·典瑞》云:“掌王之五品九服之命,以诏庆罚废置。”“端佩”即指佩带朝廷授予的符信或徽章。“谒”,是朝见的意思。“承明”是汉代皇宫名。“承明”二字承上启下。承上启下,承接上联所说诗人要迎接新春到来,因此要去拜访皇帝。承上启下,承接上联所说诗人要去拜访皇帝,就要去承明宫拜见皇帝。

这首诗通过除夕之夜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诗人辞旧迎新的喜悦心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