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尽纤纤销尽眉,广宁消息竟迟迟。
十年笑语灯前事,千里关山枕上期。
萱草既零堂北雨,梅花将发岭南枝。
青春尽伴寒更老,再莫相逢日落时。

【注释】

屈尽纤纤:形容眉如新月。销尽:形容眉如远山。广宁:今河北广平县,古称广宁郡,故址在今河北省广平县西南。迟迟:迟疑。十年:指夫妻离别十年。萱草:即忘忧草,可使人忘记忧愁。岭南:指广东。青春尽伴寒更老: 意思是说,青春年华已经过去,只剩下白发和对亲人的思念了。再莫相逢日落时:意谓不再与亲人相聚了。

【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诗。诗中女主人公因丈夫久戍边关而独守空闺,她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凄婉动人的思妇图。首联描写女主人公的容貌变化,“屈尽”二句写其愁眉不展、心如死灰;颔联写她对往昔欢乐的追忆以及对远征者的殷切期望;颈联则写她面对现实,感叹时光流逝,希望早日见到远方的亲人;尾联写她盼望早日团圆,但终成泡影,只能空怀惆怅。全诗语言朴实无华,却感情真挚动人,表达了一个普通妇女的苦衷。

诗以“梦”开篇,“秋闺”二字点明时间是秋季,地点是在闺房,闺情闺景自然入诗。开头两句是第一人称自述的直抒胸臆:“屈尽纤纤销尽眉,广宁消息竟迟迟。”这两句的意思是说:那一双眉毛已经像弯月一样消瘦,那一双眼睛也失去了往日的神采。可是,从广宁传来的消息却迟迟没有到来。“屈尽纤纤”,比喻她的眉毛越来越细长,越来越弯曲,越显得愁苦不堪;“销尽”,形容她的眼睛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神采;“竟迟迟”,说明广宁的消息迟迟不到。这里用“屈尽”“销尽”来表现她的愁苦之甚。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把女主人公的愁苦之情一下子烘托了出来。

诗人又进一步写女主人公对往事的回忆与思念,第三联为:“十年笑语灯前事,千里关山枕上期。”“笑语”,指夫妻间亲昵的谈笑声;“千里关山枕上期”,是说妻子在梦中常常梦见自己和丈夫分别后所住的那座关山,梦见他们夫妻相见的日子,醒来时不禁泪流满面。这一句中包含有丰富的内容。十年之间,夫妻二人天各一方,相隔千里之遥,虽然彼此都在思念对方,但见面的机会并不多,所以女主人公才“笑语”。而梦中相见,又只能在“枕上”才能实现,这就使“千里关山”更加具体化、形象化了。这一联中,不仅写出了夫妻两地相思的痛苦,而且也表现出了女主人公那种痴情执着、至死不悔的爱情。

最后两联是第四、五联的扩展。“萱草既零堂北雨,梅花将发岭南枝”,“萱草”,一种忘忧草,可以使人忘掉一切忧愁和烦恼;“梅花”,即早梅,在冬季开放,象征着坚贞不屈的精神。诗人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女主人公对于生活的感慨。原来,萱草在北方生长得旺盛,但在南方却难以成活,因为南方气候温暖,不利于它生长。同样地,早梅在北方很少能见到,而在南方却到处都有。因此,女主人公想到北方的萱草已经枯死凋零,而南方的早梅却刚刚绽放,便感到无限惆怅。这两句诗既写了女主人公对生活的感受,也反映了她对于不同地域气候的不同感受。

诗的最后两句是尾联:“青春尽伴寒更老,再莫相逢日落时。”这是全诗的警策之语。女主人公在这里运用了一个典故:南朝宋武帝刘裕年轻时曾经到过西施家,西施对他说:“妾乃王侯家尚小女,生还未能正居服,而先赐官,此郎已非青白眼客矣。”刘裕问她:“何意?”西施回答说:“妾侍婢耳,而郎君犹不识邪!”刘裕听了大惊失色,连忙道歉说:“佳人难再遇。”后来刘裕当了皇帝,果然没有忘记当年的话,他派使者去寻找西施,但再也找不到了。女主人公在这里引用这个典故,就是想说明:如今她的青春已经消逝,就像西施一样,再也没有机会和心爱的人在一起了。这两句诗既表达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又表明了她对于现实无可奈何的哀怨之情。

这首诗写得十分委婉细腻而又含蓄深沉。全诗没有使用任何华丽的词藻,也没有运用任何巧妙的修辞手法,只是平实质朴的语言,却能打动人心。尤其是那两句“十年笑语灯前事,千里关山枕上期”,更是脍炙人口,被后人广泛传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